病痛之源——發炎


不說不知道,原來許多大小不同的病症,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頭痛、關節炎、老人失智症、神經痛、憂鬱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皮膚發炎、腸胃敏感、內分泌失調等,病源皆由發炎引起。因此,認識發炎的原因而加以預防,絕對有助維持身體健康。

發炎的種類和癥狀
一般發炎可分為:有菌、無菌、急性、慢性、局部發炎或全身發炎。全身發炎的地方則包括血液、血管和神經。急性發炎通常會引起紅、熱、腫、痛、癢等癥狀,慢性發炎有時並無引發任何表面可見的反應,患者無異樣感覺,故不易察覺得到。有些病症如傷風、感冒、喉嚨痛、腹瀉等,多半是由細菌引起,但有些病症卻是起於不易察覺的發炎成因;要是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漸漸就會形成慢性發炎,從而引發出很多病來。
慢性發炎的原因大致包括:人體攝取的脂肪奧米加6和奧米加3比例不平衡或缺少奧米加3、腸道生態菌失調、身體肥胖、缺乏運動、營養不良、長期壓力、睡眠質素欠佳、維生素D不足等,稍後會逐一詳加講解。

奧米加6/3比例失衡
奧米加6(omega 6)和奧米加3(omega 3)脂肪都是細胞膜組織的重要成分。但如果人體吸取過多的奧米加6,引致發炎的機會就會大增,相反,奧米加3則有助消炎;兩種脂肪6和3的正常比例應該不超過2:1,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形成慢性發炎,長期發炎的結果或會引發上述的病症,甚至癌病。
奧米加6佔腦細胞成分的20%,可從肉類(牛、羊、豬、家禽及魚)、植物油包括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等攝取;而奧米加3佔腦細胞成分10%,可從深海魚(三文魚、沙丁魚)、果仁(核桃、杏仁、亞麻籽、奇亞籽chia seed)中攝取。
以下圖表,有助認識食物奧米加6∕3的含量:

除了進食適當均勻的食物外,烹調方法也須注意。一般華人偏向以較多的植物油(含極高奧米加6)烹煮食物,或用油煎炸。為了身體著想,今天開始便要改變一些對健康有損的飲食和烹調習慣。
(編按:本文作者熊國祥醫生是伊利諾州立大學芝加哥醫學院醫學博士、惠敦大學葛培理中心傳理系碩士,曾在西北大學研究院修讀醫院和醫療管理。在芝加哥、聖地牙哥、南灣行醫近40年;主治全科、老人科、抗衰老科、天然療法。) 熊國祥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