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忠告:毒品易得,家長勿掉以輕心!

多倫多華人社工黃姑娘(化名)在安省的教育局工作,大麻合法化後,她曾見過這樣的一宗悲劇:一名男生的父母在6月學期結束時,為兒子開了一個派對,慶祝他高中畢業及18歲生日。不料在派對上有人帶來「消閒性毒品」,男孩平時沒服用過毒品,吸了之後神智不清,說了一句「我要飛」,隨即就從柏文的露台「飛」了出去,結果傷重不治。本來是慶祝人生里程碑的日子,卻成為了生命的句號。

一般來說,學生假如有吸毒的問題,黃姑娘指在安省公校的系統內,第一步可以找學校行政人員(例如:校長,副校長,輔導老師),再轉介給社工或駐校精神健康護士;社工或護士再會視乎學生情況尋找其他社會資源。安省常見的毒品輔導計劃有YMCA的“Youth Substance Awareness Program”、病童醫院的“The Substance Abuse Program”,以及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CMHA)的輔導計劃。此外,學生也可以向家庭醫生求助,由他們轉介到適合的地方接受治療。
由於青少年毒品問題嚴重,黃姑娘指參加這些輔導計劃,等閒可能需要輪候兩、三個月或以上。治療的情況則因人而異,有些可能是一星期見一次,情況嚴重的或需要入院舍接受比較長期的治療(residential treatment);黃姑娘指很多時政府的院舍輪候期長及床位少,而且要看吸毒者是否已用盡了所有社區的資源及服務,才會考慮會否接受吸毒者入院治療。假如得不到政府的免費計劃接納申請,也可以考慮到私人戒毒中心自費入住。
不過,黃姑娘坦言是否接受戒毒治療,最終亦要視乎孩子的意願。「假如孩子已年滿12歲,他若不想去戒毒,這些有關醫療的事,他們是有權自行決定的,所以也要尊重他們的意願。」作為社工的黃姑娘稱,當接觸到年青吸毒者,會看他們的需要作出適當的輔導,盡量鼓勵他們接受治療。
很多時華人都認為,吸毒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黃姑娘重申,由於今天要得到毒品簡直易如反掌,華人孩子沾染毒品並不出奇。她勸喻華人家長,發生任何事都不要隱瞞,更不要因為語言不通,或抱「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而啞忍,而是一定要去尋求幫助。
至於學校系統中,究竟怎樣教育學生預防毒品?約克區教育局(YRDSB)主席及萬錦區教育委員林勁浩表示,約克區教育局的課堂教學遵循安省健康與體育教育課程,其中包括在小學階段教授藥物濫用以及影響等相關內容;怎樣應對壓力的課題,有時亦會引申至藥物使用,這也是安省課程的一部分。此外,YRDSB亦向7至12年級的學生分發約克區公共衛生部門提供的電子煙預防信息,並與兒童心理健康機構建立正式合作關係,以提供藥物使用及濫用的干擾措施。
全國戒毒服務
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services/substance-use/get-help-with-substance-use.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