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建房屋亦要基建配合


資深地產從業員
譚劍華
譚劍華指政府減少移民人口,控制需求,另一方面就增加了供應,背後的理念是"build faster, build cheaper"(建得快,建得便宜)。「聯邦政府鼓勵市政府加快審批程序,又規管地方居民反對建設的行動,這都能加快建屋過程;自由黨向可負擔房屋建造商提供融資,就是減低建屋成本,保守黨又計劃出售15%的聯邦擁有建築物,這都能令房屋市場有更多供應。」
至於保守黨和自由黨均承諾免徵一定售價房屋的GST,譚劍華認為保守黨的做法較有彈性,因為沒有第一次置業者的限制,對一些年青夫婦尤為有利。「這些年青夫婦買了第一個柏文,有了孩子後就會想買大一點的房子,130萬以下的新屋正適合這些move up buyer(升級買家)。」不過譚劍華亦指出,市場的需求還受很多因素影響。「即使可以省掉GST,不代表買家就會入市,眼前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例如利息、關稅、就業、建築材料價格上漲等,都會影響買屋的負擔能力,所以我們不能只看政綱,還要從整個大環境去看。」
對於自由黨要每年建造50萬所住宅,保守黨則希望全國市政府每年增加新建住屋數量15%,譚劍華認為不是沒有可能,因為只要多建高密度以至中密度的房子,就可以加快速度,並且減低價格。「安省很多30多歲的年青人都從大城市搬到周邊的城市,人口向外移動,這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配套的基建能追得上嗎?有公共交通工具連接嗎?加拿大基建發展緩慢,一條地鐵線討論了很久還未能完成,政黨四年交替一次,很多政策都不能落實,希望今次各大黨在移民、房屋政策上有共通的看法,國家大計不會因改朝換代而終止。我期望未來的執政黨不是以個人或黨的利益為依歸,而是真正從加拿大人的利益出發去衡量事情。」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