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豐乳肥臀》與生命意義(四)
莫言這本小說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充滿了對苦難的描寫。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制度改革的結果,然而,作者卻帶出了新的苦難話題。
貧富懸殊的巨大
新的苦難話題包括:一是貧富懸殊的巨大,老百姓還是被剝奪的弱勢群體。作者在這方面作出很大膽的描寫,比如:「到處都是貪污受賄,到處都是營私舞弊。兩年鄉鎮長,十萬人民幣。鄉親們,我知道你們比我還要清楚,你們的大動脈裡被插上了一根又一根吸管。」(53章)這簡直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當代版。二是人格極不平等帶來對人身心靈的摧殘。最扎心的故事,就是秘書小何陪馬副市長和情婦出遊,為了打撈情婦鍾愛的小鳥羽毛,而陷於淤泥死去。
人在苦難的出路
人們在苦難有何出路呢?作品中的人物從三個方面來解決:
一是宗教祈求。母親在哭難之時,多次向超自然的力量祈求(8,23,24章等)。韓愈說:「窮極則呼天,痛極則呼父母。」母親的宗教祈求,應該就是呼天的反應。母親的天是打上了多神觀的超越信仰,比如有一次她祈禱:「老天爺爺,主上帝,聖母瑪麗亞,南海觀世音菩薩,保佑我的念弟吧,保佑我的孩子們吧,把天上地下所有的災難和病痛都降臨到我的頭上吧,只要我的孩子們平安無事......」這和基督教的獨一真神觀,截然不同。
二是靠堅韌的精神來克服苦難。媽媽的一生是堅韌的化身,可以說,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媽媽的生命中得到了完全的彰顯。女婿被槍斃的那天,她說的話特別傳神:「我變了,也沒變。這十幾年裡,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樣,一茬茬的死,一茬茬的發,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難,越難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掙扎著活。我要看到我的後代兒孫浮上水來那一天,你們都要給我爭氣!」(36章)她理解的基督教思想牽強附會,也反映出這種思想,「金童,還是那句老話,越是苦,越要咬著牙活下去,馬洛亞牧師說,厚厚一本《聖經》,翻來覆去說的就是這個。」(41章)其實,這也是作者的精神,他在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曾說:「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以及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
媽媽的祈求超越力量和倚靠自己,是不重覆的兩條鐵軌,各自發揮作用。基督教也講在苦難中的忍耐,但力量卻是完全在於信靠那位全能的主,所以不僅是求,更是信心的操練。「也要學習單憑信心去相信上帝......不是因為受苦本身可貴,也不是咬緊牙關可貴,而是因為這樣的信心」。
三是愛中寄託。母親在苦難中始終愛兒孫,也愛周圍的人,她還表現出一種饒恕超越的愛,就是愛迫害過她的壞人。(45章)莫言極為推崇母愛,母親對他和子女作出了犧牲的愛,他的感情誠摯豐厚。
基督教也歌頌母愛,然而,離開了上帝的愛來看母愛,或者,把母愛放在上帝之愛的上面,就難免偏頗,這種愛可能變成最不近情理的愛。就需求方面來說,人們可能貪婪地渴望和攫取它,給家人、別人帶來痛苦;就給予方面來說,其局限性依然明顯,例如母親在給予愛時,往往不是讓子女能慢慢脫離需要她的境地,而是本能地想讓子女覺得仍然對母親有需求。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