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與浪子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路加福音15: 17-18)
三個比喻放在一起看
耶穌在世時,喜歡用比喻來教導人,以親切活潑的手法,把重要的真理深刻在人的心板上;其中最為人知的,要算是「浪子回頭」的比喻了。只要「浪子」一詞被提及,大部份人都會自然聯想到耶穌所講的比喻。
原來這「浪子回頭」的比喻,記載於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之前還有另外兩個比喻,分別是「迷羊」及「失錢」的比喻;三個比喻放在一起,想必有其特別用意。若只單獨來看其中一個,就有點「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味道了。讓我們把三個比喻放在一起來看看。
迷羊比喻說,某人有羊一百頭,失去一頭,便把九十九頭羊撇在曠野,找那迷羊,及至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家,更與鄰舍慶祝。
失錢比喻說,某婦人有十塊錢,失了一塊,便點燈打掃房子,仔細找尋,及至找到了,就找朋友鄰舍來,一同歡喜慶祝。
父親沒積極去尋子
浪子的比喻篇幅較長,說小兒子要求父親分產業,拿著錢財到遠方任意放蕩,耗盡一切時更遭饑荒,走投無路,要放豬維生。他想起父親,要回家認錯,寧作家中僕人,也勝過現時模樣。原來慈父一直在等候,遠遠看見他就跑來迎接,更吩咐人宰掉肥牛,歡喜慶祝。
三個比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顯而易見;但浪子比喻中,有一點與前兩個比喻有極大 的差異,就是父親沒有積極地去找尋兒子。牧羊人與婦人,都為所失去的作出很大的努力:牧羊人要放下其他九十九頭羊,安排人看守,然後自己四處尋找;婦人將燈點起,翻箱倒櫃,打掃全屋上下,細細找尋;但那父親卻沒有這樣,他不單按小兒的心意分了產業,又讓他拿著錢離開,他更沒有採取其他措施去監察兒子,難道他不可以派出一兩個僕人追查兒子的行蹤,即使不強行帶他回家,也可作及時的幫忙嗎?難道兒子不及羊或金錢嗎?
愛的要素出於自願
父親並非不愛兒子,而是他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兒子不是羊或錢,他有思想、有意志,真正的愛,真正的悔改,要發自內心,不能出於外在的壓力。因此,父親任由孩子離家,讓他作出選擇。沒有選擇的愛,不是真愛;受壓而生的悔改,也不是悔改。愛的基本要素就是要出於自願,不是出於責任或任何條件。聖經清楚說主耶穌是自願把自己擺上,為世人的罪死在十架的,這就把神的愛顯明了。自願的愛所期盼的,也就是自願的愛。
神創造世界,山川河海沒有意志,花草蟲鳥沒有意志,但仍然靜靜地訴說著創造者的榮美。惟獨是人──創造的高峰,有自由意志。人可選擇回應神的愛或不回應,但當人回應時,那榮耀、那歡喜快樂,就遠勝大自然的美景,而本質上也是歸回被造的原位,與萬物齊聲讚頌創造者的榮美!
罪人悔改天上歡喜
聖經記載,那小兒子「醒悟過來」,就決定回家。有人在走投無路時,深感人的無助,承認自己是罪人,悔改歸回真神。也有人在夢想成真,一帆風順之時,發覺也不外如是,所謂成功只帶來假朋友真敵人,深感別人與自己的罪性,悔改歸回真神。也有科學家在研究浩瀚的宇宙天體、或細緻的腦神經和遺傳基因時,深感人的微小和創造的偉大,悔改歸回真神......無論是在哪一境況,都是自願的、都是真誠的,這也是父神的唯一要求!
三個比喻都有歡喜慶祝,前兩個更以差不多相同的字句說:「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你是否知道,父神與眾天使正等待為你大事慶祝?父神可以用不同方式去提醒你、感動你,但不能強迫你愛衪、強迫你悔改。十字架已顯明神自願的愛,衪也像浪子比喻裡的慈父一般在等待著你回家,不要再猶豫了!請用本版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魏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