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誦錄影記
鴻韜兄來電郵,說一位在波士頓的博士急著找懂得吟誦的人來錄影,為的是搶救快將失傳的傳統吟誦文化。看過附件,在YouTube鍵入yueculture,得知這工作已積極展開。戴君仁、陳耀南等學者的吟誦視頻,已在網上看得見、聽得到。
吟誦本來不是表演藝術,而是學習古詩文必備的基本功。好的古文,不光對內容、感情、辭藻等有要求,還要讀來文氣暢順。我曾請教何叔惠老師,怎樣才是好的古文?他說其中一個要點是「唔哽牙」──意思是不詰屈抝口,讀來有情味。氣是生命活力的體現,在傳統文藝中佔極重要的位置。無論詩文、書畫、古琴都講「氣」,這與影響中國藝術至深的道家哲學思想有關。明清的桐城派古文大師認為古文之精者在於神氣,而神氣是要透過聲音去表現出來的,因此有「因聲求氣」的說法。
六月底我也參與了吟誦錄影。那天一切準備就緒,我輕閉雙目,正想俯首低吟,攝影師跑過來要求我面向觀眾,聲線加大。本來已不慣在鏡頭前的我緊張起來,但在這待發時刻,我不想添亂,便聽從他的。在吟誦過程中,聲音大了,我不自覺滲入了朗誦時較誇張的表現技巧。錄影後翻看,不太愜意,畢竟這是我在摸索過程的好嘗試。吟誦該是孤芳自賞?面向群眾?還是雙軌並行呢?這都是有待探究的問題。
我對製作人黃修忻博士懷著敬意和歉意。她受雙親及長兄的薰陶,為搶救傳統吟誦文化,不辭勞苦,穿梭北美、中、港、臺各地,攝錄面臨失傳的瑰寶,使人動容也不敢怠慢;搶救傳統吟誦文化,本是唸中文人不可旁貸的責任,現由一位非本門、唸數學但對傳承中國文化有負擔的人來著急,真是問心有愧。
或有人問:吟誦是搖頭晃腦的小玩意,不值得著力保留。這全錯了!可知多少家國情懷、道德倫理,就是在潛移默化中搖晃出來的。
註:在soku 鍵入 yueculture 也可看得到。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