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空頭支票
一說到愛面子、講派頭、比排場,人們最易想到華人,好像這是族裔特徵。其實,「渴望被肯定」是人類最基本的共性之一,而面子、派頭、排場,不過是獲得肯定的工具、媒介而已,真正擺佈它們的是人對於自尊的認知和人生價值的定位。
面子派頭變虛偽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寧死不逃的面子,豈不君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寧死不降的派頭,豈不豪傑?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死不渝志的排場,豈不英雄?
所謂: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
人若有大於自身的存在作為敬畏和獻身的對象,便不難產生做正確之事的意願,以及弄清何為正確之事的智慧;反之,若是人心猥瑣,那麼面子、派頭、排場也可以成為虛偽、卑劣、無恥的同義詞。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即在《離婁‧下》刻劃了這樣的形象:齊國有個男人,日日酒足飯飽地回家,並洋洋得意地告訴妻妾,與怎樣的達官貴人宴飲;其妻生疑,為何這些貴人從沒來家中坐客?於是暗中跟蹤,才發現丈夫原來是專靠向掃墓者乞討剩餘祭品為生!
好像粉飾的墳墓
畸形變態的慾望,令人做出種種可憎行徑,只是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仍然成不了正人君子,缺失道德律令與禮義廉恥支撐的面子、派頭、排場,終究不過是假面具。
於是人們不斷看到形形色色的沽名釣譽者,露出精神竊賊的原形:大談道德底線的,三番兩次離婚;自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迷戀色情、隨機苟合;撻伐韓寒作假的,則乾脆由不倫「師友」捉刀代筆......
欺世盜名者以為,只要滿嘴滿紙的仁義道德,便可以遮掩一肚子的男盜女娼,卻不料《聖經》早就入木三分地痛斥:「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無形有價的市場
我們好像置身於一個無形有價的市場─人淪為物,彼此交易,互為供求。難怪有人毫不留情地形容,這是「從愛面子向不要臉一路狂飆,速度堪比高鐵......」人心既然迷失在沙漠中,失水至渴死是早晚的事。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段文字:「男士帶著美豔小姐來到愛馬仕店,選了一款565,000元的皮包,瀟灑地簽了支票;見店員為難,男士冷靜地『建議』:『今天是周末,銀行關門,你把支票和皮包都留下,等到下周支票兌現後,再把貨物送到小姐府上......』」
你能猜到後來發生了甚麼?我猜到是空頭支票,但沒想到那男士竟如此回答店員的質問:「這沒甚麼要緊啊,你和我都沒損失。上星期六晚,我已搞定那女孩。多謝合作......」誰都會說這失身的女孩愚不可及,但那狡詐的男人就自以為得計了嗎?沒人能免付身心代價,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並無例外。
用聖潔守著身體
生活中,這類愛馬仕式交換比比皆是!可是,人在世上所要攫奪的所欲所求,對於死亡而言,豈非一張空頭支票?而種種的情慾不正如那淫邪的奸詐者,圖謀劫掠人的節操良知?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4至5節說得好:「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
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