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知了」
「知了」其實就是蟬,牠的殼稱為「蟬蛻」,可以入藥。在盛夏或秋天時分,「知了」就會在樹上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因而得名。現在的孩子已不知道甚麼是「知了」,更遑論去摸「知了」,以至體會其中的樂趣。
「知了」的小洞口
偶爾在樹上看到蟬蛻,就會忍不住低下頭在樹根周圍尋找,一下便認出草叢裡的「知了」洞,小小的、圓圓的、深深的......兒時回憶即時湧現,還是那麼清晰、那麼溫馨、那麼有趣。
盛夏,烈日炎炎,沒有一絲風,只有「知了」不停在叫鳴,教人異常煩躁;一旦叫聲停止,在強烈的反差下,便透出格外的寧靜。小時候,常跟著哥哥和院子的大孩子們去摸「知了」,樂趣無窮;長大了,就輪到我帶著鄰居的孩子去摸「知了」。
天快黑的時候,通常「知了」的小洞口只有針眼般大小,比較難發現;但如果輕輕一撥,洞口便會擴大開來,約有桂圓那麼大。手勢純熟的,只要輕輕插根樹枝進去,「知了」就會爬上來,便可以很順利地將牠捉住;有時不小心將土塌到「知了」身上或把洞堵住了,那就非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拿到牠。最不濟的便是放棄,由牠自生自滅。
摸黑外出大豐收
到了天黑,「知了」的洞口就會變大一點,很容易發現,那時候「知了」往往就在洞口邊,一下子就捉住了。等天黑透的時候,「知了」一般都已爬出洞口、或在地上爬行,甚或攀到樹上,那時捉「知了」最為愜意,手到擒來,極有成就感。若有手電筒,那肯定會是個大豐收了。
回到家中,讓「知了」一隻隻爬在紗窗上,很有陳列戰利品的氣派。凌晨時分,「知了」便會從殼裡爬出,綠綠的身子、透明的翅膀,到了早上,身子便會變得黝黑。看著「知了」的蛻變,便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黑夜有一點神秘,也讓人產生恐懼。然而,昔日年幼無知的我,根本對黑夜毫無懼怕,膽粗粗的就摸黑外出,完全沒有危險意識,為的是「好玩」。在食物短缺的當年,很多時「知了」便成了我們的美味「肉食」;若跟今天的孩子說起這些童年趣事,恐怕只會換來一聲「咦」!
孫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