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協助烏克蘭面對俄國干預
第三者介入調停,不能單有熱心,更要宏觀地、有智慧地去平衡雙方的心理。美國在協助烏克蘭面對 分裂危機時,須顧及俄國面子,若觸怒俄國引發軍事衝突,到頭來受苦的還是烏克蘭人。
軟硬兼施努力積極
當烏克蘭面臨內部分裂及俄國軍事威脅之際,身為國際警察的美國立即作出行動協助,但會否越幫越忙、越演越亂?
烏克蘭親俄派與親西方派互相爭持,東部俄語人民主張迎納俄國,西部人民則主張親歐洲,但在內部糾紛之中,俄國竟派軍壓境顯示武力,成功支撐親俄派在克里米亞成立大選,投向俄國。
烏克蘭以往隸屬蘇聯,在蘇聯解體期間取得獨立;跟俄國相比,烏克蘭軍力有限,不足抵抗俄軍,若然開戰,猶如以卵擊石。
自冷戰以後,美國一直注意俄國的擴張。今次俄國出兵赴烏克蘭,美國即時有所反應。在強硬行動方面,美國海軍開入黑海,計劃經濟制裁俄國,凍結俄國在美國投資資金,前國務卿希拉里抨擊俄國領袖普京,一如德國暴君希特勒。在懷柔行動方面,美國國務卿約翰加里到訪烏克蘭,以表支持;總統奧巴馬接見到訪的烏國總理耶先旭(Arseniy Yatsenyuk);美國撥出高達10億美元貸款援助。軟硬兼施,可見美國對此積極,不容更多東歐地區投向俄國。
另類現象值得研究
助烏克蘭不受俄國武力干預,須瞭解為何俄國如此重視該國。烏克蘭南端的克里米亞半島,是接連黑海的重要暖水港口,俄國艦隊依賴它為全年進出歐洲的要塞,亦是商運樞紐,俄國絕不能喪失這重地。只要美國瞭解俄國對克里米亞志在必得的決心,便不會隨便動武。在解決問題時要顧及俄國普京的面子,若美國觸怒俄國引發軍事衝突,只會令事情惡化,到頭來受苦的 還是烏克蘭人。
讓克里米亞人民投票加入俄羅斯,總比人民暴力示威被軍方鎮壓為好。縱使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會在親俄武裝分子監視下設計公投,但有150萬選民自決投票,亦有來自外國監察員,而結果高於95%大比數贊同加入俄羅斯,故不易造假,但美國及西歐卻不予接納。
自從蘇聯解體後,東歐獨立的各國都一面倒走向親西方的資本主義;克里米亞卻走親俄國路線,是另類現象。也許更多東歐地區會投向俄國,值得關注。
助人民免軍事威脅
俄國領袖遣兵鎮壓紛亂的烏克蘭,美國不應仿效用軍力還以顏色,而該以文明對話,鼓勵各方互訴立場,互相理解,共開出路,否則人類會大開殺戒,走向毀滅窮途。
人類需要憑著愛心互相服侍,實踐愛人如己。正如德國改革家馬丁路德說:「愛是最高貞潔情操,不僅付出言語、雙手、金錢、物資去服侍助人,更要付出身體,甚至生命。其動力並非來自得奬賞。」
但願美國對烏克蘭的關心協助,並非為克制對手俄國,而是真誠出於愛心,身體力行去輔助烏克蘭人民,免除軍事威脅。
劉帝傑(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