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老虎灶」
我小時候,「煤氣」可是個陌生詞,幾乎家家都是用煤球爐,燒開水是件費時費煤、既不方便又不經濟的事,於是「老虎灶」就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老百姓喝茶、用熱水,就要全靠「老虎灶」了。
燒旺爐膛血盆虎口
「老虎灶」就是專門賣開水的小鋪子,一般開在弄堂口或緊挨著的小街上,通常只是一間門面,門口堆著柴火兒和碎煤球。店主把爐膛燒得旺旺的,像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高高的煙囪像翹起的老虎尾巴,在爐膛後面豎著,所以,上海人形象地稱它為「老虎灶」。每天清早和黃昏,是「老虎灶」的營業高峰期,總可以看到街坊鄰里從「老虎灶」進進出出,手裡一左一右提著熱水瓶或茶壺,沿著碎石子路,留下一路蜿蜒的水漬。
很少有「老虎灶」是只以燒開水維生的,利潤太薄,所以店主總會千方百計騰出空間,擺上幾張桌子、幾條長凳,從早到晚也算經營個小茶館;在那個居住條件緊迫的年代,也讓老茶客們有個聚頭品茶、聊天說地的地方。
標上價目自覺付費
燒水的大爐子歷經演變,我小時候見的,就是用白鐵皮鑄的,正面有兩個水龍頭,顧客只要將熱水瓶、銅吊、茶壺湊到龍頭下面,扳一下開關,就能裝到溢滿。「老虎灶」的顧客主要是一條弄堂裡的人家,隔上個四、五分鐘就會有人來泡開水,一熱水瓶開水八分錢,一銅吊水一毛二,而茶客們捧個粗茶壺,給上一毛幾分便可以在那裡聊上一整天,從開門到打烊,隨走隨來,不限時不限量,圖個輕鬆自在、興趣所至。
冬日的晚上,很多人家會捧上湯婆子和暖水袋去「老虎灶」,花上兩、三分錢灌滿熱水,回家捂被窩。舊時民風淳樸,加上又都是老街坊,所以店主從不需要伸手收錢,貼張紙在醒目處,標上價目,無論泡水的、還是喝茶的,都會自覺地按實付費,只要把錢在老板眼皮下過個目,直接扔進錢罐就可以了。即使這樣,卻從未見過商客間因為少付錢而起爭執。隨便聊到這事兒,人人都回答一句話:「做人就只值這幾分幾毛的嗎?」那時候,真沒人圖這小便宜。
隨著上海全面進入城市化建設,百姓住房條件大大改善,90年代起,「老虎灶」已經逐漸失去了生存的環境,退出了歷史舞台,現在只能把那份溫暖留在記憶裡了。
詩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