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差異 Culture Respect
要在職場上和同事融洽相處,要訣就是「知己知彼、互諒互讓」。這是指要認識自己與別人的文化、背景、習慣,甚至宗教信仰,以致在工作時更能包容,發揮團隊精神。
無論甚麼職場,都可能有不同國籍和族裔的員工,即使同屬亞洲人,也有來自中國、香港、臺灣......又或是外表看來都是白皮膚的洋人,但也有土生的、來自歐洲、北美的;這樣的工作團隊,要和睦共處,實在是一大學問,如果能夠多認識同事們的文化,有助彼此的合作。
工作方式
華人向來予人勤力刻苦的形象,好些員工更不介意把工作帶回家中完成,也願意超時工作;反觀有些員工則比較有一個明確的區分(clear cut boundaries),周一至周五是他們的工作日,周末是他們的家庭社交時間。當然,兩者並沒有對或錯,主要是視乎公司的制度,或按行業性質的需要而調度。
西方國家較看重生活質素,在工作期間,有定時的小息時間;即使沒有這個習慣,最好也先放下手上的工作,追隨大家的步伐,別不當地突顯自己的「勤勞」,惹人反感。
社交禮儀
我們說話時常常會直視對方,以表尊重,可是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種侮辱,會令對方感到不安。以見面(greeting)為例,西方人士一般較為開放,見面時會握手、擁抱,甚至輕吻對方的面頰,然而,較為含蓄的亞洲人也許不太接受這一套,某些國家的人對身體接觸,更感抗拒。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最「保險」的做法,還是以握手作招呼為佳。
飲食習慣
在工作上,難免與同事吃飯聯誼,但不同種族或宗教人士,對食物也許有特定的風俗;例如有些宗教有守齋期的習慣,齋期有時長達一個月。無論是基於身體或文化背景的原因,以致飲食習慣有異,旁人可以表示關懷,切勿抱質疑的態度或妄下判語。華人多喜歡聚在一起吃喝,也少不免在餐桌上談生意,又或藉著一些娛樂活動,先建立關係來打交道;至於在西方奉行的文化則偏向正規的做法,多選擇在會議室內商談公事,聯誼活動多在下班後進行。
衛生習慣
西方社會較注重整潔衛生,但某些地區人士的表現則較為「隨性」。試過在職場上,一名員工隨口把痰吐在垃圾筒內,令其他同事膛目結舌,同事除嚴詞指責外,更向管理層投訴。談到衛生習慣,不能不提及餐桌上的文化。華人多喜歡一班人圍在餐桌上共享食物,而西方人則慣於把食物酌量放入自己的碟中才進食,即使有公用餐具,他們也未必接受這種「大夥兒共享美食」的習慣。
說話藝術
在職場上,要避免使用俚語(slang),特別對新移民員工來說,一般的英語對答也需時熟習,更何況一些本土的俚語呢?此外,一些帶貶義的別名也要留意,例如華人愛稱洋人作「鬼佬」,別以為他們聽不懂,原來許多洋人都知道這個不雅的稱號,有些更會感到被冒犯。因此,小心口舌招來爭端,正式的稱呼,還是較合宜的。
文化節令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節令日期,就以新年來說,一般西方國家都以一月一日作為新年,而華人則以農曆計算中國年。在這些特別的日子,員工也許需要放假或穿著特別的服飾,管理層可作彈性處理。某些員工因宗教的原因,在某些日子或時間需要祈禱或禁食,其他員工也要尊重別人,別投以奇異的眼光。
要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文化或生活習慣,不妨在日常的交談中,多觀察、多溝通,亦可直接詢問。也可邀請同事參加本地舉辦的文化節,有助明白彼此的文化差異,從而增加職場上的默契,工作時更能和諧共處。
陸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