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全詩四句二十字,毫不深奧。然而,正因它老嫗能解,不必引經據典,便能啖出詩中深層意義的真味。
有沒有留意首兩句和尾兩句,都是對仗工整的?「白日」對「黃河」,「依山盡」對「入海流」;「欲窮」對「更上」,「千里目」又對「一層樓」。其實,五絕詩並不十分講求對仗,但是,王之渙把它寫成兩副對聯的模式,似是漫不經意,卻具澎湃張力,他的文學造詣也真不淺。
據說,鸛雀樓在山西,位處高勢,又樓高三層,是唐代著名的遊覽勝地。登上此樓,山下美景盡收眼底。此詩能傳頌千古,乃因王之渙寫下了「更上一層樓」的名句。以為到了鸛雀樓,就能俯察遠眺?誰知還有第二層、第三層樓,千里山河一層比一層壯闊。想要極目無盡版圖,就需更升高、再跨步。「更上一層樓」現已成勵志名言,甚具鼓舞作用。站得越高,看得越遠的道理,一千多年前的王之渙已經完全體會,讓今人得以不斷引用他的佳句。
其實,此詩之所以可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固然是焦點,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卻是同樣精彩。甚麼是「白日依山盡」?太陽下山啦!入暮時分,有沒有讓你發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嘆息?「黃河入海流」,又有沒有讓你感到「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無奈?對了,我們終於掌握到王之渙把這兩句鋪陳在前的良苦用心了。白日盡,那是時不我予;黃河流,那是大江東去。時光易逝如流水,快快把握時機,做該做的事。白日沒有等人的耐性,它會按時隱沒於山下。
由是知道,此詩最精警之處在於首尾兩句的呼應。在「白日依山盡」之前,速速「更上一層樓」。空說上層樓是枉然的,日落以後,即使跑上鸛雀樓頂,也會因為漆黑一片,而不可再窮千里目。切切記取的是: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李鴻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