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只想讀書不願工作
年過三十歲的兒子,一直不斷讀書、學位拿了一個又一個,可惜卻未見他有投身社會的實際行動和目標;至今他還期望年屆退休的我,繼續供應他的生活及學費。怎麼辦? 王明古小姐:
王明:
謝謝來信,兒子有好學之心,本值得為父的你欣樂;然而,兒子雖不斷地進修,卻未見有學以致用、謀職獨立的目標、貢獻社會的想法,仍以理所當然的態度,期望年屆退休的你繼續供應;彼此不同的期望,產生不愉快是必然的事。要解開癥結,需要先認知它是如何形成的,以下幾方面供你參詳和考量。
(一)審視兒子的狀態,是否已成為「啃老族」。廣義而言,「啃老族」是指那些已屆成年、具謀生能力的年輕人仍依靠父母、甚至是親戚來供養自己;又或藉以達到自己不用花錢的理想,而一直「啃老」,故稱之為「啃老族」。據研究顯示,「啃老族」大軍已於英國、日本、中國、臺灣、美國等多個國家有日益增長的趨勢,同時有研究成因而將他們分類為:追求夢想型(為追求理想而不斷轉工),自閉型(自小與社會接觸能力較弱,心理及能力上無法適應社會),喪失自信型(因一次工作失敗的經驗而失去就業的信心),家庭溺愛型(自小只為滿足家人的期望而讀書,雖擁有高學歷,卻不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計劃),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並預計將成為未來家庭生活及社會問題(參啃老-百度科網站)。
(二)要處理與兒子之間的死結,就需作為父的省思。為人父母的最終責任,無非是養育子女長大成人;父母需要按子女的特性,以及成長階段適切地培育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獨立的能力、不畏難的鬥志,及愛人如己的精神,讓子女成年後,於情感、思想、責任、經濟等方面都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能為自己的人生、生活、理想和選擇負責任。子女本身亦有自己成長、教育的任務與責任。很多時候,父母及子女都對此缺乏正確的想法。父母老覺得自己有義務去供應子女的一切所需,就是愛他們,致使子女雖已屆成年,卻未能「成人」,子女也養成了「奉旨」的心態,無終止地「啃老」。回想你過往為父的態度,如何影響著兒子對你的依賴及對自己人生盡責,經濟獨立的意願?
(三)為時未晚的「三不」與「三要」破解癥結,與兒子一起成長。雖然塑造兒子長大成人是越早越好,但有句話說得好:「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鼓勵你找個恰當時間,開心見誠地與兒子好好溝通,一起商討,藉「三不」與「三要」來重新釐定父子間健康的心理及責任界線。
「三不」:(1)因為愛和尊重他已是成人,你不再把他視作孩子般來看待及照顧,而是視他為可自力更新的成人。(2)作為父親,你已盡了當盡的責任,在經濟上支持他,完成多過一個足以助他謀生獨立的學位,今後不再供應任何經費,他可繼續追求他進修的理想,卻必須靠自己的努力。(3)你已年屆退休,不要再承受經濟的壓力,故不會再供應他生活上的開銷,更不會代為負債或還債。
「三要」:(1)他要明白,自食其力是成人最基本的生活態度及生存能力,故他必須要有能養活自己的計劃和實際行動。(2)你可以在特定的時限裡(如六個月)供應他生活所需包括住宿、食用,以協助他尋找自食其力的工作、方法及幫助。如雙方都願意同住,他需分擔責任及有關生活開銷,並照管當盡的家務。(3)如自覺有心理或能力方面的困擾,他要找適當的心理或職業輔導,探索可助自我獨立成長的社會資源。
在付諸行動之前,你必先做好心理準備,預料他會抗拒、發脾氣、批判或駁斥你不夠父愛,讓你有罪疚感等等;但不要輕易妥協,因為只有你的改變,才能化解這死結,只有讓他離開安舒地帶,他才會學習成長。鼓勵你事前先找家庭輔導,讓輔導員協助你作好心理準備,對子女關係的互動作全面的認知瞭解,同時強化你的溝通技巧,掌握你與兒子協商的進程和堅持。
祝願你對兒子堅韌的愛,成為他轉化成長的動力,讓你的眼淚化作歡笑。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