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不減費
據《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道,安省省府將於今年夏季,推行一項為期4至5年(2017至2021)、花費總值70億元的碳排放上限交易(cap-and-trade)計劃,此舉旨在改善氣候轉變(climate change),故又稱為「氣候轉變計劃」,並會逐步取締天然氣和化石燃料,以及大肆推廣電能車輛。
安省省府官員沒有否認報道,但有關建議卻遭到多方抨擊,認為日後的電費將會大幅提高,增加省民和企業的負擔。
省府內部文件聲稱,此項計劃只會令省內家庭,每月平均增加大約13元的費用,遠低於原先估計每月碳排放費用的107元;但能源業界反駁,認為省內家庭每年的暖氣費用,將會額外多支出介乎2,000元至3,000元。
年增三千來取暖
根據建議,2030年之後落成的新住宅,不能再使用化石燃料來取暖,例如天然氣等,須改為電力及地熱(geothermal)來取暖;可是,目前安省有76%的家庭,仍然採用天然氣來取暖,一下子要改變這種模式,談何容易?
消費者政策研究所(Consumer Policy Institute)認為,撤換了天然氣,只會加重省民的家庭負擔,電費永遠不能下調,反而會大幅上漲,還會不斷上升。雖然報告提及省府會為省內家庭補貼增收的電費,但能源業指出,不單電費會提高,就連天然氣價格也會調高。
安省目前電力供應其實有過剩的情況,按理可以應付省府新計劃的需求,而安省也把剩餘的電力賣給美國,但為何安省的電費高踞不下呢?由於安省已經取消燃煤發電,現時的發電機組需要更新,增設新的發電基建,導致出售電力的收入,也無法彌補每年數以百萬元的開支虧損。
可負荷不能負擔
故此,不是電力供應能否負荷,而是省民能否負擔得起日後的減排費用。自從2009年以來,安省家庭電費不斷漲升,年複合增長率(annual compound rate)約為8%。這種趨勢沒有逆轉的跡象,省府只是把整套發電系統的改革,照搬到家居天然氣取暖系統而已。
同樣道理,既然省內納稅人要承擔更新發電機組及電力過剩的成本,也自然要承擔取締天然氣的成本,屆時便會禍不單行,電費與天然氣價格同時高漲。
安省省府在處理電力的事情上,早有劣績。前省長麥堅迪(Dalton McGuinty)取消密西沙加(Mississauga)與奧克維爾(Oakville)兩個天然氣發電廠,已經令省內納稅人至少損失9.5億元。安省環境部長簡萬里(Glen Murray)強調,省府不會完全取締家居天然氣取暖,仍有待詳細計劃出台。最令人費解的是,省府既然有意取締家居天然氣,但早前卻宣布了一項2.3億元、用來擴大天然氣的計劃,說可以協助企業,促進職位增長及降低天然氣的費用。
電能車仍未普及
同時,省府據報會撥出12億元協助企業減排,又同時撥款2.85億元,鼓勵省民購買電能車輛。省府計劃到2025年,要求出售的新車,至少要有12%為電能車輛(約170萬部),可是,目前安省只有約5,800部電能車輛。由於電能車售價較高,現時使用電能車的人,除了環保人士外,多數是中上收入階層,低收入人士通常只會購買省油汽車。難怪省府撥款資助電能車被批補貼電能車製造商和協助高收入人士。
減低廢氣和碳排放是一項遠大目標,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贊同,但未必人人同意這種不惜一切(也許是不切實際)的手段和措施。面對目前經濟放緩,卻增加大眾省民的生活負擔,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