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年輕演說家陳慧潔:以行動放飛夢想
今年才18歲的陳慧潔,在過去數年展現了過人的洞察力,並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化為實際行動。她的人生故事因而感染並激勵著許許多多年齡比她大、閱歷比她豐富的人。很多與她接觸過的人都有同一感覺:這個高高瘦瘦、一臉稚氣的少女,有著遠遠超越年齡的成熟思想,更有著非凡的行動力......
成績 源自家庭教育
陳慧潔生長在基督教家庭,自小在家自學。傳道人父母教導的,不僅是知識,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為將來預備的訓練,更是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她去認識創造宇宙的上帝,以致她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她既有同齡年輕人的愛笑、愛鬧、愛拍照、愛上社交平台,也有超越年齡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她5歲開始做家務,8歲跟隨父親投身公益活動,12歲就獨自策劃舉辦募款音樂會,14歲為東非飢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跨校「飢餓三十」、15歲代表臺灣成為親善大使,到美國跟全世界的志工交流......她創出了一個屬於她的世界,以15歲之齡成為臺灣最年輕的演講家,足跡遍及全臺灣,進入到各行各業演講,16歲任市議員競選團隊青年總監,又在自己的家鄉宜蘭縣任職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慧潔認為,完全是家庭教育成就了現在的她,在她的三百多場演講中,不少就是關於她的家庭教育的。她又寫了一本書《有了夢想,然後呢?》分享了她成長過程中因為看見、繼而行動的過程。
改變 做公益及政治
16歲的她,進到一個她從來沒有想過的世界-政界。那時,臺中一位基督徒競選市議員要找青年總監,在臉書上知道她的故事後,覺得她是適合的人選,一再熱誠邀約。當時,陳慧潔一點都不想去,於是找出三個不要去的理由。「第一、我才16歲,連選票都沒有;第二、我對臺中認識很少,沒有人脈、資源。第三、政治跟我沒有關係。」然而,正因為這樣,反而引導她去深入思考。「我這才發現,原來政治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謂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情,每一個政策都會影響民生,有些沒有即時生效,卻會影響到下一代,也就是現在才16歲的我。」最後,她完成了長達半年的整個競選過程,因為她想通了一件事-如果要看到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轉變,一定要從關心政治、為政治禱告開始。
其實,早在她15歲的時候,曾接到宜蘭縣青年事務委員會的邀約,但是,一來她沒有興趣參與政治,二來章程要求委員必須年滿18歲。想不到,縣長為此修改章程,將原來一年一任改為兩年一任,年齡要求降至16歲。當新一屆委員會開始,她得到縣長再次親自邀約。「這是一個很棒的過程。加入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也不覺得自己的加入可以帶來改變,可是起碼我不是那個不關心的人。我很喜歡愛因斯坦的一句話:『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如果我們不影響、改變政治,就會被影響、被改變。很多人可能覺得,既然沒有能力改變,就沒有必要參與。事實上,要先開始才會帶來改變。」她說,「感謝上帝,在這個過程中開拓了我的眼界,讓我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我覺得,政治應當是要帶給人希望的。」
演講 還是要講聖經
所以,陳慧潔從不避免在公開場合談論政治,包括在她的演說中。「我很感謝上帝,讓我可以進入不同的行業演講;其實,講壇有三個潛規則-不講宗教、不講政治、不講推銷。我已觸犯了兩個,講宗教又講政治。」面對著台下都是年齡比她大、閱歷比她豐富的聽眾,她在台上款款而談,經常是先被人質疑,最後得到很大的認同。「年齡是上帝給我的最大優勢,我真有點不願意面對長大。在這幾年演講中,感動、感恩的事情非常多。能夠進入學校傳福音已經很驚奇,去到佛教系統演講,更是我最沒有想到的。第一場是在慈濟附中,我預先聲明會講禱告、講聖經;本以為就那麼一場了,誰知,一個月後收到慈濟技術學院的邀請,我仍然講聖經;接著,竟然又接到慈濟醫院的邀約。那場的人數眾多,我特意請媽媽陪我去(媽媽極少陪我去演講),為我禱告,因為我還是要講聖經。」雖然在座的都是佛教徒,她的演講依然引起了極大的正面迴響。
「上帝給我很多演講的機會。2015年下半年特別忙,每個月十幾二十幾場演講和密鑼緊鼓的競選活動,每天的生活,不是演講就是競選。我發現,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以外甚麼都沒有,我在演講中變成一台不斷重複自己人生故事的機器,因為分享都是自己的真實經歷,不能改。下面的人很感動,但我自己卻一點感動都沒有,這樣有甚麼意義?雖然我是一個很有目標導向的人,一個工作狂,但是,我不要為了工作而工作,對我來說,演講能夠影響人的生命,我不要讓它變成純粹的工作。」為此,在別人認為她最成功的時候,她毅然把工作丟掉,在2016年給自己一個空檔年(Gap Year),沉澱自己,思考未來,等待上帝給她的下一個經歷、下一個任務。
休息 讓下一步更好
之前,她曾想過去自己的出生地貝里斯看看,但向來無條件支持她所有行動的媽媽,卻堅決反對,因為當地落後、危險,不宜一個女孩子獨行。「在我的空檔年、18歲生日那天,爸爸媽媽送了我一份大禮-同意我去貝里斯。我在那裡呆了兩個月,了解到我的出生地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例如,那裡的生活非常無聊、單調,人們做事非常休閒、慢到不可思議,但卻很會享受生活。我學到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上帝讓我們工作,是讓我們有能力好好享受生活,而不是失去生活,我們常常把時間奉獻給工作,忽略了朋友和家庭以及自己,越先進發達的地方越是如此。」
她的空檔年唯一一個既定行程,是7月到多倫多。「這是我停了半年後,第一次正式演講。上帝給了更多的感動,更讓我看到,我的演講應該是有更多的感動,講的內容不是頭腦上預定好的,而是受上帝的感動去調整,甚至是全新的、沒有預備的、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會講出來的。因此,怎樣走好下一步,我也有了答案。」
9月,她進入臺灣清華大學修讀人文社會學系。「能進入清大,是上帝的安排,因為我從小就不擅長唸書,媽媽曾經很擔心我考不上大學,想不到,上帝就為我開了這條路,清大主動打電話約我去面試。我是在行動中學習的,從來不是能安靜下來,好好地在書本中學習,因此,進入校園學習,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好像從一個很大的世界被關到學校的圍牆裡。可能,那就是我即將要學習的東西。我深信,上帝會繼續帶領我,走祂要我走的路。」父母的教導,為她打開了認識這個世界的大門;她所相信的上帝,是她夢想的翅膀;她的行動,則讓夢想變成現實,令她在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充滿著驚奇、散發著激發人更好前行的能量。
周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