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兩難選擇-評電影《沉默》
作為名導名片,《沉默》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在歐美影壇獲得好評,被譽為2016年的「年度大片」,在中國影評界也受到極高讚譽,而基督教界對此片除了個別跟風叫好外,幾乎失語。
聖像與生命 叛教與殉道
刻有耶穌聖像的石版就擺在神父羅德格里茲腳前,只要往前邁一步、踏上去,一切的苦難就結束了,否則......在他面前,眾位正在受難的日本信徒被高高倒吊起來,腦袋垂入僅容頭顱的穢物坑裡,他們的軀體扭動著,顯出無比難忍的折磨。時間仿佛凝固在這一刻,將此時此際的艱難無限拉長......神父心魂俱碎,萬般煎熬!
這是電影《沉默》(Silence)劇情高潮部分的一組鏡頭,完全沒有背景音樂,只有風聲,人的喘息與呻吟,足以引起人極其難受的生理反應。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恰恰要藉著這樣的場景,來表達他和西方主流左翼文化精英,對宗教的思考或說質疑:聖像與生命、叛教與殉道,如何取捨?信徒受難的時候,上帝何以沉默?
事件發生在17世紀的日本幕府時期。隨著世界地理大發現,西方傳教士也與遠洋船隊一起走向偏遠地區,范禮安神父來到日本,在廣島及周邊地區傳道,天主教在這裡一時蓬勃發展;然而,好景不長,很快日本幕府將軍豐臣秀吉頒下《禁教令》,以最殘酷的手段懲處殺害信徒。范禮安神父的兩名學生不相信老師已經叛教的傳言,決心親赴日本,了解實情,並繼承老師的傳教事業。
環境複雜性 當政者邪惡
影片從羅德里格茲(Father Sebastião Rodrigues)和同伴橫越大洋偷偷潛入日本開始:穿過濃濃大霧,他們望見了日本島礁朦朧的黑影;這一景象不僅代表了他們對日本的隔膜,也預示了他們日後傳道前程之難測。當他們涉水爬上亂石嶙峋的海岸,馬上就領略了宗教迫害的恐怖氣氛,眾多教友遭到酷刑處死,他們要不被釘十字架,要不就被用沸騰的硫磺水澆身,致使皮肉潰爛而死......倖存下來堅持信仰的教友,只能逃往更荒僻的海島,隱藏起來。
西方長大的年輕神父羅德里格茲,一步踏入日本這片「信仰的泥沼」,所見所感,無不觸動他的內心,並影響他對信仰的理解。這段艱難歷程磨勵他,同時也改變他;他從最初單純的理想主義精神,自認為是拯救人靈魂的使者,到在逼迫中受試煉,與受苦的教友一道受苦,再到清楚看到日本環境的複雜性,信仰深入人心的困難程度,以及當政者的邪惡。最終,羅德里格茲被逼入宗教道德上的兩難困境:必須以他自己放棄信仰,來解救遭受「穴吊」行刑的信徒,這就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困境中信徒 神開出的路
踩踏聖像,這對有聖像崇拜傳統的天主教神父和信徒而言,是何等嚴重的瀆神行為。狡猾的官員井上設計了這惡毒的一幕,他看穿了壓迫未必能消滅宗教,反而可能因著受難者的犧牲,強化宗教信念,鼓舞信眾。唯其教友在污穢骯髒中受辱,宣教士的棄教,才能真正破壞這一信仰。他將羅德里格茲置於一個類似於「蘇菲的選擇」的悖論中,誰能回答這個魔鬼悖論?一邊是耶穌聖像,一邊是受難的信眾,不能捨,又不能不捨!當此際,導演不僅不知不覺地從井上的角度來理解這一事件,也將觀眾引入這一悖論中,一起百思無解。
影片《沉默》如果不是導演對這一場貫穿全歷史的屬靈爭戰無知與低能,就是一向自高自大的西方文化精英,為要引領人類而對宗教進行自作聰明的「深刻反思」了。
導演把踏不踏聖像與救不救信徒兩事尖銳並立,形成兩難處境;然而,事實上,這不是一個排中律的問題,回答也不在二者選擇之中,而是在《聖經》的真理裡,在神寶貴的應許裡。因此,此間實質,並非取與捨的選擇題,而是「你到底是誰」的問答題,你屬基督的,還是不是?導演替羅德里格茲哭泣:我愛耶穌,也憐憫眾人,我該怎麼辦?導演斯科塞斯不知道,真正的基督徒在困境中,永遠有另一條路可走-那是神開出的路,歷代聖徒曾經走過,並且得勝。
聖徒受苦時 神為何沉默
此外,本片另一個主題是「聖徒受苦時,上帝為甚麼沉默?」對基督徒而言,這更是一個毋須辯駁的問題。任何一個真基督徒都知道,他所信的是「又真又活」的神,是「以馬內利」(與人同在)的神,是向人說話的神,《聖經》本身就是神的話。只不過,耶穌明確告訴門徒:「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無怪乎作為不信者,一味傾聽「內心聲音」的導演,他不知道這一奧秘。
這部《沉默》就是斯科塞斯精心預備了28年之久的「宗教三部曲」之一。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是《基督的最後誘惑》。縱觀斯科塞斯的這些反思宗教的影片,可以看到一個拒絕基督信仰的導演,對《聖經》的解讀是何等荒謬。《沉默》影片中,當羅德里格茲不得已要去踩踏聖像時,聖像忽然說話:「踏上來吧,我就是為了分擔人們的痛苦才來到這世上,為了分擔你們的痛苦才背負這十字架。」基督徒知道,耶穌降世,是賜下神恩惠的福音,「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十字架上流血代贖,恢復人與神和好。誠然,耶穌不畏受苦與受辱,卻絕不是單單為著要受苦受辱而道成肉身的。
末世的文化 信徒宜儆醒
最終,羅德里格茲踏上聖像,棄教了!從此,日本教難結束,而日本天主教也寂然消失......直至19世紀後期,日本向西方國家重新開放。羅德里格茲後來娶了日本妻子(天主教教規,神父必須保持獨身),以俗世人身份活在日本,直至終老。
當羅德里格茲被火葬時,影片給了一個特寫鏡頭,他手裡捧著一個小小的十字架,表示他內心仍持守信仰,這就是導演最後找到的答案。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人們沒有必要宣稱自己歸屬於某一種信仰,重要的是心靈狀態和人類的處境。」小小十字架安慰了信仰,俗世生活安頓了此生,各得其所。
近年來,隨著末世氣氛日益深重,有關信仰的電影比例大幅度提高,但這些電影普遍是不信神者的作品,排除掉那些為謀利而「發災難財」的影片,餘者如《沉默》之類,更多是作哲學、文化之思,故作高深,又因其常常摻雜《聖經》內容,模糊視野,混亂主道,讓人一時難以分辨,這正是末世文化現象的特色,基督徒宜常存儆醒之心!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