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謝恩
耶穌說:「凡事謝恩......」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懂得感恩的人 充滿喜樂
感恩,是一種極其高貴的態度。懂得感恩的人,往往也是充滿喜樂的人。他們的喜樂,更能感染身邊的人;相反,不懂感恩的,總是滿載埋怨、事事不滿,而他們的消極態度,也蠶食著週圍的人與事。
有心理學家研究奧林匹克的得獎運動員,發覺金銀銅牌得主中,常是銅牌得主較為快樂,一般而言銀牌得主最不快樂。為甚麼同台領獎,成績較為優秀的,反而較為不快樂?主要原因是,銀牌得主眼光放在金牌之上,想的是我只差一點點就「奪金」了;銅牌得主想的卻是,我差一點就不能上台領獎了。同一個事實,卻有不同的解讀,足見我們的想法,何等主觀,常帶著偏差,引來相反的結果。
一些在北美中等階層家庭成長的青年人,養尊處優,直到踏足落後國家,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物質的貧乏、沒電沒水、沒熱水洗澡,更遑論用電腦上網了,才猛然醒覺,自己一直是何等幸福、何等豐富,但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回家之後,就不再挑這怨那,對父母的辛勞,也充滿謝意。
神以恩慈待人 身在福中
我們何嘗不是同樣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聖經》清楚地說「主耶和華啊,你若察究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篇130篇3節)若不是神的恩典,我們根本就沒有一人能夠存留,我們誤以為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方法爭取回來的,卻不知,這一切都是建在神恩典的基礙之上,沒有神的諸般恩典,一切都會成空。
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罪人,也活在充滿罪惡的環境之中。神有赦罪的恩典,為世人預備了救恩。祂不以罪人應得的刑罰待我們,反賜下諸般美好的事物,即使在我們未聽聞祂之前,甚至是拒絕衪的時候,祂仍然是以恩慈待我們。只是人主觀頑固,只看到外在的比較,常問為何他這般而我卻這樣,沒想到我們實在已是在極大的恩典之中。
要不住的禱告 常常喜樂
《聖經》教導我們要「凡事謝恩」,「凡事」就是所有的事情,包括好事與壞事、叫我們興奮及叫我們失望的事情。「凡事謝恩」是否矛盾?假若信仰只是尋求一位「有求必應」的神靈,假若信仰只是消災解難的橋板,那麼「凡事謝恩」就是矛盾,但假若信仰是回歸創造萬物,包括你我的獨一真神,而衪又是充滿憐憫,應許與我們一生同行的,那麼,「凡事謝恩」就絕不矛盾,因為我們所信靠的是掌管一切的神,而不是信靠神所賜的美好事物!
《聖經》中「凡事謝恩」的教導,是與「常常喜樂」和「不住地禱告」連在一起的。能凡事謝恩,就要不住禱告。禱告代表著人的謙卑,承認自己不過是人,順服在創造者的主權之下,按祂的旨意而行,而且這禱告是不住的,也就是說這謙卑順服不是一時三刻,而是慣常的。人的罪性會帶來疑惑、恐懼、不安,那時我們就更需要多禱告。能凡事謝恩,也就自然常常喜樂,那是從心底發出的滿足和歡樂,而不是單從客觀環境所帶來的短暫歡愉。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至18節)。親愛的朋友,你願意神的旨意在你身上成全嗎?請接受耶穌基督作你個人的救主,脫離罪的苦澀,進入神的喜樂!請用本報決志表與我們聯絡。
魏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