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信牧師易動的心 堅定的腳步
當與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只是個平凡人,雖然他歷練豐富、多有成就,但卻滿有慈祥與謙和。知道他主懷安息後,我頓覺若有所失,甚至感到有所虧欠,因為對於他的愛心教誨和所發起的行動,實在回應不力。感恩的是,他豐富的生命經歷與負擔,仍在召喚著我們;讓我們明白,活著時要好好的活,人生是可以這樣度過的。 王永信牧師一生為福音工作,不單是留下成果,生命的脈動也十分清晰;他能現身說法地示範甚麼是宣教,甚麼是僕人的樣式。
易動的心‧從善如流
王牧師有顆易動的心,可以用「從善如流」去描述。在六零年代,他開始了「中國信徒佈道會」及其中的事工,這股流水蕩漾了數十年,由於異象正確,期間一代又一代的人加入,至今仍然川流不息。七零年代參加洛桑會議期間,他的心深被觸動,與眾教會領袖共同策劃「華福運動」,被選為第一任總幹事。及後他帶著宣教熱情流向全球各地,推動華人教會投入宣教行列。那時我已經定居紐約,目睹他風塵僕僕地拜訪華人教會領袖,但情況並不順利,雖然當時組織美東華福區委會的任務完成,卻招來許多誤解,那些閒言閒語聽在年輕的我耳中,不禁有點心寒。不過這些都無礙他的努力,他的心像流水一樣,既然選擇往低處流,就沒有甚麼可以阻擋。
八十年代,他的心再被攪動,被邀擔任洛桑運動的國際主任,籌辦第二屆洛桑國際會議。會議選在菲律賓舉行,亞洲教會因而有機會與西方教會宣教浪潮匯聚,為普世宣教事工帶來更大能量。據一項統計顯示,「華福運動」開始之前,約有一百間華人教會參與海外宣教,經過不斷地努力,參與海外宣教的教會增至一千多間,當然這是神的祝福,也是許多方面努力的成果,但與王永信牧師先鋒性的推動不無關係。在九零年代,王牧師已過退休之年,可是他那如水流的心仍未止息,像《聖經》所說:「信我的人,如經上所記,在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後來他成立「大使命中心」,只是這次宣教的流向,是流入人群之中。他經常走進未信者的家庭,走進身在異鄉的華人同胞中間,直接領他們歸主。他的行動蒙主賜福,在東歐成立了數十間華人教會,也帶動了不少華人教會,流向東歐各處人民,包括關懷到處流浪的羅姆(吉卜賽)人。
腳步堅定‧現身說法
我是在2004那年,應他邀請參加「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維護家庭行動,因而與王牧師有較多接觸。那時他年近八十歲,竟決定開車從美西到東部來,希望把各地華人基督徒串連起來,凝聚足夠的力量,參加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維護家庭請願行動。這是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串連行動顯然並不如理想,但仍推動了兩千多名美東信徒,參加了這次請願行動。按王牧師多年的經驗,他不可能預估不到東、西串連的難處,不過他還是做了。這是很好的宣教態度,一般人都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免得給自己留下「不成功」的記錄;但由於他目標不是為成功,所以他總是無畏地「為人所不願為」。
誠然,只追求成功及成果,正是今日教會宣教事工難以突破的原因。那次王永信牧師身先士卒,除了代表華人教會在大會發言外,他全程與我們一起席地而坐,他的抖擻精神,成了我們參與者的鼓勵。組織信徒維護家庭的行動,後來在加州、英國、法國等地也有進行,每次他都走在前面,希望力挽狂瀾。寫到這裡不禁惋嘆!王牧師已離開我們,有誰願意接棒擔此重任呢?
勇於建立‧甘於放下
生命的最大考驗,是在「勇於承擔與甘於放下」之間作取捨。我比較明白他建立事工的心志,卻不太了解他放下事工的心路歷程。下面是個人的分析:中國信徒佈道會,是他建立的第一個事工,他用生命中最精壯的年日,全心全意地把事工建立起來;但為了「華福運動」,他把「中信」放下並接受全新的任務。這選擇是正確的,因為神給他的恩賜,屬於更大的領域,無論教育背景、靈性程度、語言恩賜、屬靈視野等,都讓他勝任有餘。不過我認為最能促使他坦然放下、勇於承擔的,是他的心志─為了還福音的債,使他願意為自己的人生,探索更大的可能性。
他第二次放下的,是「華福運動」總幹事的崗位,相信這與機構制度有關。在放下後他立刻流向更廣闊的海洋,成為洛桑大會國際主任。按他自己所形容,那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是「千目所視、千手所指」的艱難任務,如果沒有使命感,一般人通常不會作此選擇。功成身退後,他建立「大使命中心」,不單在世界講台上大聲疾呼,也用堅定的雙腳,實踐了他所宣講的。在蘇聯解體前後,他把握最好的時機,將福音帶給心靈空白的東歐各國人民。成立了數十間華人教會後,他交給忠心可以承擔責任的弟兄姊妹。他確實是在不斷建立與放下之間,走完他的宣教人生。
我們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所得的恩賜與機會也有異,我們的神不會複製很多王永信牧師,但他那從善如流的佈道熱誠,與為福音鍥而不捨的堅定腳步,卻是我們應該效法的。
勞伯祥牧師(基督教角聲佈道團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