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點頭 夫婦復和嘗主愛
馬小萍坦言,在認識上帝之前,她和丈夫都是蠻不講理的人,脾氣差又頑固。既是雙方個性使然,也因地理的阻隔,夫妻之間長期疏離,感情淡薄;當丈夫在香港中風需要照顧時,她也不願意接納他。然而,藉著神的大愛,在牧者和弟兄姊妹的關顧下,她的心漸被軟化,終於將患病的丈夫接回來悉心照顧;同樣地內心剛硬的丈夫也受感動,因謙卑信主經歷破鏡重圓。以下是她親自撰寫的見證。
從抗拒到愛上教會
我父親曾經是一名佛教徒,當他信主成為基督徒之後,常常在我面前分享他的見證,但我根本聽不進去。當時父親認識了曾永光牧師,他們經常約我外出飲茶,牧師希望藉此能夠邀請我去教會,我還是不想去。
不久,我發現原來曾牧師與我丈夫Peter是英華中學的同學,心想也該應酬他一下,就去一兩次教會吧,況且牧師還託他的朋友接我,我更不好意思拒絕了。在短短幾個月的教會聚會中,不但感受到弟兄姊妹對我的關懷,而且還見到他們互相幫助、彼此相愛、同心分享的團契生活,更是觸動我的心,從此便真心開始喜歡去教會了。曾牧師還邀請在教會教主日學多年的范老師來我家,為我講解《聖經》的真理,自此我也參加了主日學。在牧者和老師們用心教導下,使我認識到創造萬物的真神,也讓我感受到神的慈愛,在禱告中也常常得到神的帶領,心中有平安、有喜樂。
分隔兩地夫妻疏離
Peter在數年前因工作關係,獨留在香港5、6年;那個時候,我會到港探望他,有時他也回多倫多與我和孩子小聚,但始終是聚少離多。當時孩子還年幼,家庭極需要父親這個角色作模範,因此我多次勸他返加長住,可是他並沒有回來。為此,我十分憤怒,對他很是冷淡,甚至不接聽他和他家人的電話。2010年3月,Peter在香港的家中跌倒卻無人知曉,直至有人前往探訪,才發現他已經昏迷了三天,立刻送院治理。醫生診斷Peter是中風,從此他的左半身不遂;之後,我和孩子們回港探望他一個月,隨即就返回多倫多。自問我沒有能力照顧他,加上多年的疏離和冷漠,令我心結難以解開,所以並不想接他回多倫多,也繼續不接聽他的電話。
曾牧師到護老院為Peter施洗
神愛感動接夫回家
曾牧師和他的同學常常到我家中探訪,給我講述Peter的最新消息,也轉達了Peter的願望:因覺得香港的護老院環境不好、工作人員態度差,很想回加拿大與家人團聚。後來更提及他在香港因為基督徒同學的關心及鼓勵,已經信靠耶穌,真心悔改。儘管這樣,我還是沒理會他。
當在教會聽牧師講到「神是愛」時,我不禁回想,牧師及Peter的英華中學同學不斷提供幫助、出錢又出力,為甚麼作為妻子的我,卻不願接他回家?探究自己的內心,不願接納他的原因,既有長期分離造成的疏遠,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無法承擔照顧的責任。感謝神,讓我在痛苦中認識祂,深信祂必與我同在,在主裡面我還怕甚麼?於是,我決定在2012年5月受浸歸入主名;受浸一個星期後,我突然有了返港接Peter回家的感動。其實,在當中我有過很多掙扎,但我知道神有應許:「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祂自有妥善的安排,祂了解我、接納我。
主內一家巧妙安排
2012年7月初Peter回到多倫多後,我真不知怎樣照顧他。曾牧師在禱告會小組中,講述了我的需要,奇妙地有一位曾是護士的Maggie姊妹站出來,表示要義務幫助我們度過難關,而且當天便來到我家中幫忙。她不辭勞苦地每天早上扶Peter起床,替他梳洗。
恰在此時,我的身體出現狀況,需要做手術,在這種情況下,家中就沒有人能夠全天候照顧Peter了。曾牧師聽聞此事,立刻給每間護老院打電話,希望能盡快將他安頓下來。最終找到一間私人護老院,但是費用出奇昂貴,牧師說不用擔心,英華的同學會全力支持。另外,進入護老院需要醫療報告,可是Peter沒有,感恩剛巧有一位做醫生的同學旅行回來,得悉此事就趕往護老院,簽署了所有醫療文件,使Peter得以順利入住護老院。
堅心信靠得享平安
Peter深深感受牧者和教會弟兄姊妹的關愛,回來後常常表示感恩,天天讀經,更多次要求受洗見證自己的信心;但我一直說他信了耶穌便可上天堂,不必麻煩牧師。但去年8月,曾牧師和他的同學來到護老院探望Peter,他再次向曾牧師表達內心的意願;牧師便約范老師和查經班的同學去護老院為Peter施洗。當天在場的弟兄姊妹都感受到神的恩典與大能,滿心喜樂。
神的愛軟化了我和Peter的心,使這兩個頑石點頭,讓我們在祂裡面滿有得著。《聖經•哥林多後書》5章17節說:「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現在,我將自我放下,謙卑敬畏神,凡事感恩。雖然我們不知道前路如何,但深信神必指引前面的路,有充足的供應,只要倚靠祂,必帶我們出黑暗入光明。
馬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