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使命-成為長者之友
早在三十多年前,神就裝備了我,讓我在醫護界服務;及至退休之後,使我有機會肩負起一個愛的使命-盡心盡力服事身邊的長者,成為他們的好幫手、好朋友。
願意做關懷的事奉
我13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不久便來到唐人街的多倫多浸信會,聽到福音、信了耶穌,屬靈生命也在此成長。中學畢業後,很想尋求神的心意,應該從事哪個行業?不少人都說我很懂得關心他人,性格適合從事護理工作。因此,1976年我在溫莎市(Windsor)修讀護士課程,可惜成績很不理想,猶疑之際,導師建議我轉讀助理護士。
畢業後出來工作。第一份工只幹了三個月,原因是我親眼看著第一個病人在我面前死去,這名百病纏身的長者竟是在我餵食時離世的!死亡陰影三日三夜縈繞不散,令我非常恐懼,所以決定辭掉工作。期間也嘗試過不同的工作,但是神藉著不同的機會向我說話,自覺需要回到原來的崗位上;感恩我在1980年至1990年間,重獲多倫多西區醫院聘為助理護士,其後則轉任文員(Unit Clerk)直到退休。
初入行時有過不少疑慮,但閱讀梁潘瓊芳師母遺作《夕陽門》時,當中有一句話特別跳了出來,像是專誠對我說:「不知神會否呼召及興起更多基督徒做護士,用愛心的服侍代替講台的聲音......」這句話影響深遠,為此向神承諾,我願意做關懷的事奉,好好協助護士和醫生。後來,有機會認識一位師母,她教導我如何去關心及照顧那些臨終病人。雖然在醫院裡我不可以直接用言語向病人傳福音,但卻能以愛的表現去關懷他們。通常我會利用小休時間或放工之後,跟一些華人病友談心溝通、為他們禱告、時機成熟時也邀請他們信耶穌,因為當人在軟弱病痛之中,心靈比較開放容易接受福音,眼見不少心裡剛硬的人,在彌留之際仍會決意接受救恩,離世時候也十分安詳。
接觸長者大廈住客
2010年十月我提前退休,原因是曾經歷了一場大病,也許是過去的工作壓力太大,導致身心疲累耗竭(burn out);感恩的是,病愈之後神就為我打開服事長者之門。
首先,在59歲那年我入住政府的長者大廈,因而經常有機會接觸大廈内的長者住客。自覺神早已裝備了我,讓我在多倫多西區醫院工作三十多年,累積了好些醫護經驗,加上我曉得英文、廣東話、台山話及普通話,所以那些耆英朋友都很願意跟我交往,也得到他們的信任,一般能幫助他們的,就是翻譯文件、解釋一些有關醫學的常識、閱讀書信或帶他們去看醫生時做翻譯。
在偶然機會下遇上Johnny弟兄,他對服事長者及傳福音的熱誠感染了我,看到他那份樂於關愛周遭老人家的心,叫人十分感動。我對神說,如果祢要我繼續去服侍這個群體,我願意順服,而且希望可以為他們做得更多。其實過去三十多年來,每月都有多倫多浸信會的兄姊們在長者大廈内主領崇拜;近年我、Johnny和另一位姊妹組成三人小隊,以輕鬆的形式去接觸這班耆英,開始時只是邀請他們坐下聊天、彼此認識,待友誼建立起來後,我便可以去探訪幫助他們。
要有愛心和同理心
感謝神,及後還認識了大廈華人聯誼會的負責人,在過去幾年聖誕節,她讓我們帶領慶祝聖誕兼生日會的節目,例如曲藝小組獻唱粤曲、玩遊戲等,十分吸引,參加人數曾多達100人。現時,逢星期四下午都會固定舉行團契聚會,每次出席者約有八至十個人,希望人數會逐漸上升,有時甚至吸引到一些非本大廈的朋友前來。我們這個「福音三人組」分工配搭得很好,我主要是教長者唱詩歌,Johnny擅長講見證及小故事,另一位姊妹則負責講解《聖經》和傳福音。感謝神,大家越服事越喜樂,越傳福音越有力。
我深信服事長者,最基本又最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愛心和同理心。舉一個例子:有一名長者每次在我們舉行福音聚會時,她總是與人以麻雀耍樂,Johnny和我都嘗試接觸她,但心硬如鐵的她,對所有的話都充耳不聞,我們只有為她祈禱。一天清晨,她在我房門外跌倒,骨折了,我為她報警求醫,即日就動了手術,第二天便轉送去做康復治療。因著這次的意外,她經歷到很多奇妙的恩典,也看到各方妥善的安排。我們三人組輪流去探望她、關心她的感受、盡力為她張羅所需的,她終於被由神而來的愛溶化了!一天,她突然對我們說:「請你們為我禱告,我願意做耶穌的徒弟(門徒)。」她的決心和表態令我們十分高興,後來她更帶領了另外三位長者相信耶穌,名副其實成了耶穌的門徒。
愛能直接去到心坎
要知道,愛的感染力最大,愛能直接去到人的心坎,然而,愛並非只是掛在口邊,而是要以行動表現出來。正如經上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但願在我餘下的年日,仍能忠心、盡心用愛去服事這班長者,因為這就是神給我的使命。
劉燕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