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上的猶太人
翻譯結束 百感交集
最近翻譯了一本書,名為《焦土上的猶太人》,一本震撼心靈、道出生與死、充滿血與淚的短篇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殘殺六百萬生靈,書中細緻描述焦土上的猶太人,生命對苦難的無奈能說甚麼?這些稱為被神揀選的子民,生於亂世的兒女,男女相愛卻不能終成眷屬;父母與兒女永遠相隔,有些人更帶著遺憾埋在泥土裡。翻譯結束,百感交集,寫不盡對他們的同情,說不盡他們的悲慘和傷痛!
很多人問,為甚麼納粹德國要屠殺猶太人?曾經聽過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因為他們妒忌猶太人聰明,或是妒忌猶太人有錢......戰後在荷蘭海牙國際法庭,審問德國指揮官為何下令屠殺?答案是,因為他們是猶太人。當時德國的納粹政府黨領希特勒有野心,要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他認為德意志帝國的人,是擁有優良的雅利安人血統,所以除了要配種培育優良的人口,並要把不良人種消滅,包括猶太人、吉卜賽人和同性戀者。
不屈不撓 頑強奮鬥
我認識作者,她是一個堅強的猶太女子,在屠殺事件中倖存下來。她記述幼年時期的朋友們,或在逃亡中所認識的同族、戰後他們不同的際遇,在細緻描述的場景中,一幕幕事件歷歷再現。這本書的出現,是因為作者不屈不撓的個性,也代表著猶太人在困苦中頑強奮鬥的精神。一位老伯曾對我說: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同情他們的遭遇。他們在死亡前的一刻,仍然希望這個世界知道他們發生了甚麼事,所以叫活著的人要講出去。正如耶路撒冷的大屠殺博物館,目的是告訴人類要忘記仇恨,卻不能忘記歷史。
寫作力量 充滿敬佩
特別是曾經落在自己身上的苦難,而她卻在憶述一群大屠殺倖存者鮮為人知的經歷,戰後每個人的心路歷程,詳盡細緻,令人目瞪口呆。一位在戰後以色列本土出生的猶太人朋友說,沒有大屠殺事件,也許沒有以色列建國,那些年他們活在歐洲的生活多好,誰會歸回故土?為六百萬被屠殺的死者致以尊敬的懷念,同時向他們的犧牲致敬。
蔡黃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