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和合本聖經百年(二)翻譯「白話文」聖經被確定
歷史上,中國一直存在「文」「言」兩分、各成一體的獨特現象。人們互相用口語交流,但當他們書寫下來,使用文字來表達的時候,馬上就會操起另一套語言-「文言文」。這套語言,只流通在官場和讀書人中,普通百姓如聽天書。
1890年預備翻譯聖經時,中國官方使用的文字仍是文言文,是自先秦以來兩千多年不變的古文。另一個情況是,1840年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五十年了,隨著中西交流的頻繁,隨著洋務運動進入後期,隨著大量西方作品的翻譯,中國文化已經處在悄然改變之中,不僅創造出大量的新詞彙,而且報業興起,一種曉暢易讀的「淺文理」書面漢語開始被日益廣泛使用,並且成為潮流,顯出了漢語的發展方向。
基於這種現實,翻譯聖經大會看來,翻譯文言文聖經(稱「深文理」)和淺文理聖經是必須的。並且以當時中國的漢語行文方法,也只有這兩種。但是,如果只是翻譯深文理聖經和淺文理聖經,則神的聖言在中國傳播將面臨巨大的障礙:佔人口總數90%的文盲,將仍然被置於神的話語之外!僅僅有這兩種漢語的書面表達形式,並不足以適應廣大華人。即使是淺文理版本,對於龐大的未能接受教育的不識字的群體而言,仍然是高不可攀的。
無論是文言文還是淺文理,都是唯有知識階層能明白,老百姓既看不懂,也聽不懂。語言的巨大障礙,幾千年來將普通人排斥在文化之外,使得中國形成了兩個階層,在上的是口吐「之乎者也」的大人先生,在下的是只能說「白話」的草民。
如何使只能聽懂「白話」的百姓可以聽得懂來自上帝的聖言?顯然,文言文和淺文理兩種形式都不能惠及民眾,其適應面過於狹窄。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人民,是與會傳教士們全心顧念的。反復討論之後,大會鄭重決定,翻譯第三種中文聖經:白話文聖經。打破語言隔斷的牆,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聽懂聖經的話語。
這樣,會議最後決議是,成立了三個聖經翻譯委員會,分別翻譯深文理、淺文理與官話(當時稱「官話」是延用明清的說法,到民國時開始稱為「國語」)三種版本。即「聖經唯一、譯本則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每個譯本都冠以「和合本」之稱,乃因眾宗派和差會聯合翻譯的,以此表達教會合一的意思。如此,大會明確了對中國後世影響至為深遠的白話和合本翻譯的決定。
在這個上等人和官府中從不肯使用白話進行書面交流的國家,上帝率先降卑,俯就社會底層民眾,對文字不識,不能讀書,不能聽懂文言的百姓,用他們能聽懂的平常白話,向他們宣講上帝的聖言。這是上帝對中國人的特別恩待,令人不禁想到大衛的詩句:「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
須知,32年之後,魯迅寫《阿Q正傳》的時候,白話文仍被守舊派罵作「文體卑下,是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那麼,早在1890年決定使用白話文翻譯聖經是何等超前的決定!試想,在中國人仍然白紙黑字地寫著文言文或淺文理文字的時候,愛中國和中國人的上帝以及祂的傳教士,就甘願用當時不正統、不高雅的白話,向中國人講話,讓每個中國人都一聽即懂。
這是愛,這是恩典,這也是歷史的導向。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