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和合本聖經百年(三)新問題:哪一種白話?
用哪個地方的白話
用白話文翻譯聖經既已確定,接下來必須考慮的是,中國不同地區的口語差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又由於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缺乏流動性,所以形成了各地不同口音,彼此之間講話差別很大。尤其在多山的南方地區,一江之隔或一山之隔,語音就完全不通。如果用「白話」來翻譯聖經,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用哪個地方的白話作標準。
文言文的好處在於,它有統一的行文規範,不受時空限制。即使處於不同的省份地區,不同的時代,都不影響表達與理解。這也是中國能維持長期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形之下,羅馬帝國在五世紀解體之後,拉丁語世界開始分裂,各地因語音不同而漸行漸遠。由於拼音文字以表音為主,便分化出許多不同語種。漢字體系則不同,它總體上屬表意文字,可以超過語音而存在,不被地方口音所局限。百年前的中國,白話大體可以粗分為以粵語為主的南方白話,和以北京話為主的北方白話。從人口的覆蓋度和使用範圍來看,北方白話有優勢;而從現代文化對中國的巨大影響來看,粵語的力量不可小覷。並且,由於歷史與地理的關係,粵語也更多地保存了漢語中的大量古語。
和合本聖經曉暢易讀
因歷史資料的缺乏,1890年翻譯中文聖經大會在確定,以何種白話作為翻譯標準的討論過程,已經不可考。但從後來所確立的結果,我們看到最終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白話文,成為和合本聖經的翻譯語言。百年後回望這一決定,我們實在可以欣慰並感恩地說,這個決定不僅使今天的和合本聖經依然曉暢易讀,深受廣大華人基督徒的喜愛,也同時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現代白話文的發展,為之指明方向。
二十多年以後,民國政府成立後的第一年,1912年12月即由蔡元培任總長的教育部成立了「讀音統一會籌備處」,為國家制定統一標準讀音。從1913年2月15日到4月22日,經過激烈討論,最後的結果與1890年翻譯聖經大會相同,也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吸收其他方言的語音特點,以此作為中國語音的統一標準。到底是由於聖經先行使用的北方白話對後世產生了影響?還是「英雄所見略同」,民國政府也有相同的見解?總之,結果是相同的:今天舉世現代漢語統一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
無論如何,和合本聖經譯本的先行性是無可置疑的。今天,華人通用的「普通話」,延續了這一基本特性。我們有理由這樣讚美:上帝以其看不見的手,引導中國的腳步。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