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學校竟沒有圖書館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對我來説,要讀書入腦(記得牢)一定要去圖書館,在家很容易會分心,尤其難以抗拒在床上溫書的誘惑,瞬間已進入夢鄕。
小時候住在新界,讀的是鄉村小學,校舍就在一列白色牆、紅色屋頂的小平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校共有五間課室、籃球場、跳高跳遠沙池、田徑跑道和運動場,還有一個小農圃,是為鄉村小學特有的科目「農村常識」而設的,課程内容包括教導基本農作物種植和牲畜的飼養,不時還會在户外上課,或到農圃寫生植物花卉,或由老師帶著一班「小學雞」,到大路上撿拾乾牛糞,從而實習如何將它變成肥料。此外,在學期開始時學生就要種植粟米和蕃茄,輪班澆水、施肥,到收成時見到結實纍纍,確是很有滿足感。
學校雖然好像甚麼都有了,就是沒有圖書館。我在小學和中學期間,學習並不用功,對功課也不大上心,所以對去圖書館溫書這碼子事兒完全沒有興趣。到了中學,去校內圖書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小說看;當時很流行瓊瑤的小說,她筆下那些悲劇式的愛情故事,影響了不少那一代年輕少女的愛情觀,另外還有郭良蕙、於梨華等的著作,那些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家。
圖書館給我歸屬感
說實在,我是到了大學和硏究院時,才真正自發性去學習。當時到美國做海外留學生,與別人同住,沒有太多私人空間,溫習難以集中,所以時常往圖書館跑,後來更養成了習慣,不在家裡讀書,反而最享受圖書館的寧靜環境,以及可以專心學習的氣氛;當然也是因為圖書館內,還有很多其他讀物、雜誌和音樂等來調劑單調的苦讀生涯。通常考試時期,一坐就是一整天,午餐大多在 vending machine(自動售賣機)購買的;幾毛美金一紙杯的 chicken noodle soup(雞湯麵),不外是雞粉冲了熱水,浮上幾條麵條的黃色物體;豪氣一點,就多買一塊 kit kat 朱古力充饑。若要留到晚上,便會自備一塊芝士火腿三文治。半功讀學生的生活就是如此簡樸,但一點都不覺得苦,年輕人就有那種廣東俗語說「天跌落來當被冚」(天塌下來也頂得住)的瀟洒。當時圖書館確實給了我一個歸屬感。
不用消費寧靜樂土
當上媽咪之後,圖書館就是除了去公園玩之外,我和兩個兒女最喜歡去的地方,每星期至少去一、兩次,我並無規定他們一定要在那裡嚴肅學習,只是讓他們自由活動,喜歡看甚麼就甚麼,隨意發掘圖書、音樂、影視、玩具等寶藏;相信兩個孩子喜歡看書,也是從鑽圖書館的習慣而來。
兒女成長離家後,圖書館仍是我喜愛的蒲點,有時獨自坐在那裡靜靜地看書或寫文章,一樂也。圖書館,絕對是一個不用消費的寧靜樂土。
香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