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向著標竿直跑
加拿大中文傳統傳媒在過去二十多年,確實有過光輝的歲月,我成為其中一分子,埋頭苦幹了26年後,終於從火線退下來。牧師教導說,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使命,所以退休後只是換了一個職場,把更多時間投往文字事奉,人生下半場的目標,依然是向著標竿直跑。
提早退休供應不乏
某個晚上,做好晚餐,等下班的太太和兒子回家共享。因為入廚不久,廚藝不精,做菜盡量簡單,難得兒子欣賞,太太肯提點改進。一家共進晚餐,過去真是一種奢侈兼強求。
我抱歉地說:「為甚麼這樣的日子來得這麼晚?」
兒子說:「不打緊,珍惜現在。」他還說:「爸爸,沒見過你這麼開心。」
兒子還小時,早上在他上學前,我還在睡覺,下班時他已入睡,錯過很多共聚的美好時光。慶幸太太任勞任怨、內外兼顧、默默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向前衝。簡單就是幸福,懂得感恩,又時刻感恩,自然滿足快樂。
在我患病後,猶豫應否提早退休時,內心很不平靜、掙扎不安;經過祈禱、細心冷靜分析後,終於放下憂慮,全然交託、由神帶領,相信祂必有美意在其中。果然,離開職場至今,機會與供應不乏,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嘗盡苦頭沮喪心灰
驀然回首,1990年9月抵達加拿大,隨即遇上歷來最長的經濟衰退,但我記取早已扎根本地的香港中文大學師兄師姐教誨,加上香港親戚朋友遙距打氣,「苦頭」是新移民必嘗的第一道菜-先後做過貨倉雜工、手表、手提電話和報章廣告推銷員。感謝神,祂助我跨過心理關口,熬過畢業後最艱難的工作歲月。
在多倫多住上不到一個月,獲鄰居介紹,找到一間成衣進口商貨倉雜工的工作。第一天上班,刮著大風雪,穿得不夠暖,搭公車迷途,下錯了站,徒步走了十多二十分鐘,風雪打在臉頰和身上,又冷又濕,那一刻真想馬上掉頭回家不幹。其後轉行推銷手表,背著幾十磅港製非名牌手表,四出向零售店硬銷,連續多天「吃白果」(交白卷),沮喪心灰。太太叮囑下班後買點火腿回家,作三文治早餐。在超級市場的凍肉櫃徘徊十幾分鐘,久久買不下手,心想整天沒賺分文,怎有資格花錢買火腿!吃白麵包好了。
當手提電話推銷員時間不長,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一個手提電話是賣給吳樹聲師兄的下屬。見面前,不知道這位替僱員洽購的地產經紀公司老闆是中大學長,當晚吳師兄還請我吃飯,更做成生意,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情,一直銘記於心。
投身傳媒善用機會
多倫多的中文傳媒,不管是紙媒,還是電子媒體,確是有過美好的光景。尤其是在「六四」和「九七」兩次香港移民潮後,大多倫多和大溫哥華地區華社勢力冒起,華人的聲音比前壯大,日益受到加國主流社會重視。配合著中國經濟騰飛,加拿大與中國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中文傳媒發揮積極作用,地位不斷提升,經濟收益也很可觀。
經歷多番波折後,我終於進入一家老牌傳媒機構。乘著大好形勢,我能夠親身接觸不少顯赫的大人物,傳播他們的信息,但這並不是我最看重的;反而我竭力追求在更大受眾群的商業媒體,爭取空間傳遞福音,感恩神給我善用了多次的機會。我服務的傳媒,雖在香港享有聲譽和地位,但未必被加國主流社會認同和接受,部分外籍人士甚至對中文報章全不認識。初在經濟版工作,極力希望成為本地主流傳媒一分子,天天滿街跑,滿以為努力耕耘,終可結果,到頭來卻事倍功半。
華裔傳媒人的挑戰
某年聖誕節,參加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公司多倫多 Barrick Gold 的傳媒聯誼聚會,參加者需憑邀請赴會,我是唯一華裔傳媒人。《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一名參加者好奇地問我:「你怎樣做新聞?」言下之意,大新聞怎會由我們獨家獲得?不斷碰釘之後,清楚甚麼是四兩撥千斤,作為加國少數族裔報章,必須發揮其獨有性。有一年加拿大皇家銀行特邀中文與印度文傳媒午餐聚會,以圖搶佔這兩大族裔新移民市場;我有機會坐在當時任皇家銀行政總裁的Gordon Nixon身旁,這當然是追擊皇銀多年前撤出中國,現在如何重新部署拓華策略的大好機會。
多年前,在加國豐業銀行前主席兼行政總裁 Peter Godsoe 訪華返加後,我要求獨家專訪。公關人員要我先交上問題才作安排。訪問順利進行,但沒有火花,總算還是以華人讀者角度出發的獨家報道。
工作就是我的使命
花無百日紅,近十年免費媒體湧現,加上社交媒體的激烈競爭,傳統收費傳媒節節敗退,經營愈益困難。精簡編制、削支裁員,中文傳媒也不能倖免,當中的從業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靠著神的帶領,在職場上盡力而為,直到工作的最後一天。
感謝神,透過劉家斌牧師的引導和啟發,漸漸明白他強調的「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使命」。今天,雖然離開了商業媒體,但使命仍在,負擔不減,我希望透過其他渠道、神喜悅我服事的地方,延續人生下半場的目標-向著標竿直跑。
鄭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