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局中防騙局
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化,騙徒無孔不入,2020年的世紀瘟疫,更令問題雪上加霜,成為騙徒的黃金機會。加拿大反詐騙中心(The 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公佈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有關的騙案,一共羅列了12大類,騙徒扮演10種以上的不同角色,通過電郵、短信、社交媒體、電話等方法接觸市民。
2020年反詐騙中心收到的騙案舉報,比前年同期上升31%,受害人數目上升32%,其中有關疫情的騙案佔上大比數。另一方面,騙子無國界,中港流行的詐騙伎倆,加國華人一樣中招;一名受訪者向本報詳述自己身在加拿大,懷疑被騙去巨款的經歷。騙術層出不窮,掌握最新情報,方能防範於未然。
說疫情是騙徒做案的黃金機會實在不為過,加拿大反詐騙中心在2020年收到的全國騙案舉報共有50,492宗,受害的加人共23,190名,損失款項逾一億元;而其中有關疫情的騙案舉報,由2020年3月6日開始計算截至2021年1月10日為止,共有10,237宗,受害的加人共8,583名,損失款項700萬元。由此可見,疫情成為去年詐騙的常用主題(佔20%),也令不少加人跌入圈套(佔37%)。
根據反詐騙中心的資料,有關疫情騙案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根據反詐騙中心的資料,其中一個案例是:一名亞省居民收到一封朋友寄來的電郵,當中有鏈接接到關於新型冠病毒疫苗的視頻。豈料在他點擊鏈接時,電腦卻被鎖上死機,並出現一條故障信息,要求他聯繫一個所謂的技術支援部;而在他致電查詢時,對方要求他購買 Google Play 和 Steam 的禮物卡來支付「賬戶認證」(account authentication),才願意為他的電腦解鎖。
另一種情況是以收信人「接觸了新型冠狀肺炎患者」為名,要求他填寫附件表格作為追蹤資料,然後傳回有關機構(疑似政府公共衛生組織);表格通常要求收信人填寫名字、地址、電話,有時候甚至是銀行資料。當收件人點擊來電中的鏈接時,電腦或電話就會即時「中毒」被鎖上,之後就會被要求「贖金」來為電腦解鎖,又或是被恐嚇要將電腦或電話內的個人資料公開。
其實許多政府機構,例如安省公共衛生局已明言,他們不會使用電郵或短信,去追蹤懷疑傳染者或通知檢測結果,公眾不應回覆這些電郵或短信。反詐騙中心更鼓勵大家為電腦安裝最新的防毒軟件。
除盜用身份申請政府的疫情援助外,騙徒也會假冒第三方組織來協助受害人填表申請CERB、EI以套取個人資料。另一種常見的手法是,以稅局、銀行的名義發出電郵或短信,聲稱你的CERB已批出,只需按下鏈接即可存款,當然所謂的填表或存款,最終目的都不外是令受害人電腦鎖機、盜用個人身份,又或取得財務資料。
無論騙徒的演技多麼逼真,但萬「騙」不離其宗,加拿大銀行家公會(Canadian Bankers Association)指出:銀行、政府機構都不會使用電郵、短信和電話,來查問一些已有紀錄的個人或銀行資料,假若你沒有申請過CERB等補助,錢又怎會白白飛來?反詐騙中心鼓勵大家有疑問時,要自行致電有關機構查詢。
去年疫情間經常出現的CERB存款騙局短信。(來源:CBC)
加拿大衛生部早在12月初發出警告,提醒市民不要在網上或未經認可的途徑自行購買疫苗;他們重申:「這些所謂的疫苗可能引致健康風險,而在加拿大供應的疫苗均有嚴格控制的供應鏈,只能通過當地公共衛生部門組織或認可的診所提供。」售賣冒牌藥或疫苗屬刑事罪行。
除疫苗外,反詐騙中心也收到兜售快速病毒檢測劑的舉報;跟疫苗一樣,檢測病毒也只有政府醫護人員才可進行。
加拿大衛生部也對聲稱可消毒口罩和手機的UV產品,以及殺除病毒的UV燈等發出警告。他們指:「家用紫外線燈和紫外線棒聲稱可對物品進行消毒,這是未經證實的。」衛生部更促請市民馬上停止使用,因為這些廉價產品不單無效,更對人體有害,可能會發放出傷害皮膚和眼睛的光波。
反詐騙中心收到的可疑產品舉報,還包括各種所謂的靈丹妙藥、草藥、清潔用品、搓手液及一些需求甚殷的貨品。
疫情無疑為人們帶來健康和財務的恐懼,在六神無主下,容易被人乘虛而入,但謹記:身處亂世,防人之心不可無;自動找上門的事,更加要慎重處理。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