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住先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一年六月
滿懷希望 往沙灘去
我的小孫女生於新冠病毒肆虐之年,至今一歲多仍然活在不能自由活動的世界。上月疫情措施放鬆了一點,正慶幸有親子游泳班開放,女兒趕緊報了名,開心等待母女可以一同水中作樂;可是開班在即,疫情再度惡化,活動被無限期延遲,幸好小孫女年紀小,不知情況,否則真會很失望呢!記得小時候,我們住在新界,姐姐因工作遷居九龍。有一次,她答應我們一班小嘍囉,周末休息會回來帶我們去容龍沙灘游泳,我們一整星期都滿懷希望,巴不得周末快點來臨;前一個晚上,弟弟更穿好游泳褲,開心地夢想著一覺醒來後,姐姐就會出現在眼前,並帶我們立即出發往沙灘去。
看似小事 感覺被騙
當天一早,大家整裝待發,興奮得團團轉,從日上三竿,太陽高照等到夕陽西下,姐姐都沒有出現。那時候,緊急情況才會使用電話,因為每次都要收費,所以不敢胡來。結果在沒法聯絡姐姐的情況下,只好痴痴地等,直至日落西山,姐姐才現身,那時去沙灘游泳已經為時太晚!姐姐說:「不去了,下次再去吧!」對小孩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那種被騙的失望和沮喪,可想而知。不記得當時我們有沒有大哭大鬧,但傷心落淚肯定免不了;姐姐安撫我們,承諾下次一定能如願去得成,在廣東話這叫做「氹哄住先」(先哄著),好叫我們停止哭鬧。多年後,大家仍會舊事重提,說起那「難忘」的一天,姐姐解釋說當天有事趕不及回家;這麼多年後才知道,在成年人看來只是遲些才去玩的小事,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如此深刻的被騙感受。可幸姐姐最終也兌現了承諾,帶我們去暢泳一整天。反抗因由 如出一轍
然而,「氹哄住先」是很多「大人」為了令小朋友暫時聽話的慣常伎倆,隨口講出的承諾,之後又不兌現,反而會怪責小孩的憤怒和負面反應是頑皮,無理取鬧。小孩無力反抗,在「大人」的威權下只有屈服,唯有大哭大鬧以示抗議,多試幾回便不再相信父母的話,最後變成反叛,不聽教。夫妻關係亦然,似乎是丈夫用「哄氹住先」的手段比較多,每次兩人之間出現衝突或意見不合,通常是因為做丈夫的想快點息事寧人,暫時把問題解決,不肯去面對問題找出根源,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兩人之間的信任便逐漸被蠶食,被破壞。失信帶來的失望,累積下來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以為用「氹哄住先」的手法就可以壓得住,一旦破壞承諾,導致失信於民,有問題不正視解決,這麼一來,市民不再相信和尊重政府,最終形成勢不兩立的糟糕局面。
小孩反叛,夫妻反目,市民反抗,因由如出一轍。
香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