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眼科醫生王明旭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四月
以著名眼科專家王明旭醫生為主角的美國電影“Sight”(光明),去年贏得美國第50屆基督教電影ICVM兩項最高大獎—最佳故事獎(best feature film)及最佳影片獎(best picture)。這部投入近1,000萬美元打造的電影,不但獲得環球影城認可,並破天荒於今年5月24日(星期五)在全美加各地電影院公映。王醫生是麻省理工及哈佛科學和醫學雙博士,他發明的鐳射羊膜眼睛治療技術,讓千百萬人重見光明,他希望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人的心靈,驅走黑暗。
二胡舞蹈 心與手的互動
王明旭生長在一個醫生世家,曾祖父是清朝時的醫生,祖父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醫生,父親亦是行醫的,所以從小他已立志承繼先輩志向,成為第四代的醫生。成長在文革時期的王明旭,為了逃避上山下鄉,他選擇加入文藝宣傳隊。他坦言:「當時選學二胡和舞蹈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生存;然而,原來在神的旨意裡,拉二胡和舞蹈對我日後做眼科醫生大有幫助—心與手互動。拉二胡使我的手變得很靈巧,舞蹈中的音樂,助我跟病人有心靈相通的情感交流。」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王明旭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三年高中課程,之後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化學學士,這絕對是科學天賦加上努力的成果。
窮留學生 帶五十元出國
1982年2月,王明旭帶著一張學生簽證、一本中英詞典和50美元,毅然踏上艱辛的留學之路。他憶述說:「到了美國以後,從機場到學校的計程車費就花掉了30多元,後來又拿著剩下的錢,跑到救世軍(Salvation Army)買了一套舊衣服。本以為脫下了父母為我預備的西裝,換上喇叭褲、跳躍顏色的襯衫,就像一個美國人了;沒想到惹來同學的笑話更多,原來那些都是60年代的過時打扮呢!」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去快餐店Burger King打工,又到教授家裡當清潔工人。除了面對經濟壓力外,王明旭還要惡補遠遠趕不上的英文和美國文化;為此,他每星期都來到華盛頓市中心的小劇院,花1美元看兩套電影,一年下來看了超過100部舊片。在過程中他不光學習語言,也認識本土文化,為將來的專業研習打下基礎。
名校取錄 入學成績第一
縱然王明旭一直都很想成為醫生,但剛來美國時缺乏經濟能力,根本讀不了醫學院,所以他先在馬里蘭大學完成第一個激光物理博士學位(1986年)。他認為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若能把激光和醫學同時掌握好,就可以成為一名非常獨特的激光眼科醫生,所以他決意報考醫學院,可是一開始就被淋了一盆冷水。當時,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 Hopkins Medical School)的招生主任 Dr. Anderson 看到眼前的王明旭,就說:「你知道進醫學院有多難嗎?哪怕是美國學生;你從中國來,別浪費你的時間。」當時這名華裔小子想:「我絕不放棄!因為我這一次的奮鬥,不單為了自己的未來,更是為曾被歧視的華裔美國人爭一口氣,我要證明這位教授錯了。」過不久,王明旭分別收到兩間美國頂尖學府—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入學通知。「Dr. Anderson在電話那頭說,我的入學成績排名第一,不但被收納為醫學院學生,還給我學院史上最高的獎學金;然而,他並不知道3個月前,正是他拒絕了我的申請……」最後,他選擇入讀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創辦的「健康科學與技術」專業,199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打開視窗 真有造物主宰
在求學過程中,王明旭除了得到醫學、科技等知識外,更寶貴的是認識了萬物的創造主,也就是改變他往後人生的獨一真神。他不諱言:「眼睛在人體眾多器官中是最獨特的。眼睛能看得見,必須先由水晶體、視網膜來感受光,再透過視網膜的神經處理,經過視覺通道來到大腦皮層,在那裡捕捉信號,並進行圖像儲存,訊息處理,策劃及描述等,整個過程需要各式各樣細胞的數量非常驚人,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視覺就不能運作。無怪乎達爾文說過,眼睛是進化論中最弱的一環,因為其複雜性和奇妙是無法解釋的。」為此,王明旭不斷問他的教授 Dr. Stanley Hand(韓德):「眼睛的結構如此複雜,怎可能是隨機形成的呢?」結果教授帶他出去吃午飯時,指著街道上的汽車問:「你能想像一堆雜亂無章的金屬,是如何靠自身變成汽車的嗎?」他回說:「不可能。」教授接著問:「人的眼睛又如何呢?」此時,王明旭恍然大悟,那不是隨機形成的,是偉大造物主的傑作。「瞬間在我裡面打開了一扇視窗,意識到真有一位造物主,祂的名字就是耶穌基督。」王明旭坦承,是韓德教授幫助他確定了信仰的第一步,且讓他擁有了第一本《聖經》。往後的日子,王醫生開始讀《聖經》,參加基督徒醫療人員的團契,經常聽講道,最終由從事基督徒醫學事工的牧師 Dr. Simms 為他施洗,歸入主名,成為神的兒女。
羊膜眼鏡 病人恢復視力
1997年王醫生應美國田納西州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邀請出任激光視力中心主任。三十多年下來,他為來自世界55個國家,美國40多個州,超過55,000名病人進行激光眼科手術。王醫生說:「在每個手術之前,哪怕不是基督徒的病人,我都會為他們祈禱。手術後當晚,我一定打電話給他們查問情況,還會留下我的個人手機號碼,7天24小時開著,讓他們百分之百能找到我。因為我做的,不是單純的手術,而是一份對病人的視力和未來人生的責任。所以最感動我的,就是把病人帶出黑暗﹐進入光明的那一刻。」被譽為屈光手術和角膜病治療專家的王明旭醫生,不但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激光輔助人工角膜移植,而且更擁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個羊膜無形鏡等多項美國專利。談到胎盤羊膜隱形眼鏡時,王醫生說:「在某次禱告中神激勵了我,當時我正與其他科學家一起探討研究,發現圍繞胎兒的羊膜,具有與胎兒相同的神奇無疤痕癒合特性,於是我開始收集捐贈的羊膜,將它們移植到受傷的眼睛上,眼睛確實可以癒合而沒有疤痕,這個發現導致我發明了羊膜隱形眼鏡,現已讓全球上萬名眼科醫生免費使用,幫助了數百萬病人恢復視力。」
眼球移植 融合科學信仰
作為基督徒,他承諾自己需要終生的投入,一輩子與主同行;所以,當他求問神,該如何用他的醫療技術時,耶穌的回答就是:「去幫助那些失明的兒童。」為了回應主的呼召,王醫生在2003年成立「王氏視力恢復基金會」,為美國和世界各地經濟困難的病人進行免費手術,其中重要的對象是孤兒;同時,王醫生更把他的醫療實踐看成是醫療事工,藉此驅走人們心中的黑暗。問到王醫生可有未圓的夢?他回說:「在我生命中最大的夢想,就是如何讓年輕人知道,科學和信仰是融合的,現時他們仍以為非要二取其一不可;事實是,正如我的選擇一樣,既選擇科學又選擇信神。此外,實現全眼球的移植也是一個未圓的夢,至今我們只完成了基本的一步—移植後沒有排斥,而更重要的第二步—移植後眼睛能看見,尚未達成,需要繼續努力鑽研。」
推介電影 分享神的作為
末了,跟王醫生發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假如你的眼睛需要動手術,怎麼辦?」他笑說:「眼睛手術是否有效和成功乃基於三個因素:一、醫生的實踐表現(誰來做);二、使用何種技術(用甚麼方式來做);三、取決於不同病人的狀況和條件(為誰做)。雖然自認為最好的眼科醫生,但為自己做手術還是不可能的呢!」王醫生雖然不可能為自己做手術,卻樂於向大家推介他的故事電影“Sight”—不但講述一名華裔青年王明旭,怎樣突破重重困難,最終成就卓越,以至對美國和全世界作出重大貢獻的故事;同時也揭示了他如何在美國主流社會跨越種族、黨派和文化,尋找共同點,維護華人權益,也讓其他族裔瞭解、理解、接納、包容和共榮。他承諾:「我計在四月下旬,帶同“Sight”前來,跟加拿大的朋友見面和分享神的作為。」
夏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