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學習堅毅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六月
Cynthia在再婚前自己帶著兩個女兒生活,那時經常一個人和女兒四處去旅行。最早的一次三人行是小女兒兩個月大的時候,大女兒才不過一歲多,她帶著孩子駕車去滿地可探朋友; 待小女兒6個月大時,更和朋友一起去獨木舟露營(portaging),自己划船載著兩個包尿片的女兒,朋友在陸上抬著獨木舟時,她則抱著小女兒,拖著大女兒跟在後面。她相信作為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幼兒,仍然可以讓孩子有豐富的童年生活,在大自然中堅毅成長,以後面對人生,韌力(resilience)也會更強。
野外求生培養韌力
說起7年前的獨木舟旅行,Cynthia坦言自己去之前,還以為是一般普通露營—駕車直達營地,搭好帳幕便成,殊不知朋友怕她拒絕,沒有清楚解說,抵達後Cynthia才知道要自己划船去營地。「假如事前知道我是不會去的,但試過後發覺又沒有想像中艱難,有些問題根本就沒有發生,just try it(就去試一下),接受在你信心程度一級之上的挑戰!當你能夠克服困難,信心就會建立起來,以後就不會那麼害怕,孩子見到媽媽這樣,就會視你為role model (榜樣)。」Cynthia 6歲時由香港移民加拿大, 自小就跟著父母去露營,但大多是比較熱門方便的營地。她相信在野外生活,能夠訓練孩子更有生存的韌力。「在野外生活,我們要懂得怎樣存放食物,免得引來動物偷食;怎樣上廁所; 怎樣用環保方法洗碗; 有甚麼植物不能接觸;在沒有火柴下怎樣生火;迷了路怎麼辦;這些基本求生技能,都是從經驗中學到的,小孩見過大人怎樣做,以後就知道怎樣做了。」
口在路邊尋找寶藏
Cynthia的大女兒今年9歲,小女兒7歲,孩子還在襁褓要吃人奶時,她們也照樣出去遠足。「很多人以為帶嬰兒遠足是不可能的,要帶上很多東西很麻煩,其實加拿大很多公園都在網上說明,是否適合帶幼兒旅行,餵奶只要有長椅或坐下來的地方就可以。帶孩子出外,只要帶必需品,也不用帶甚麼玩具,野外的樹枝也可以成為玩具,多帶東西又麻煩又怕遺失,只會增加父母的壓力。」昔日單身一人帶著孩子出遊,Cynthia認為在加拿大並不困難。「加拿大的旅行服務很充足,到處都有服務站和詢問處,加拿大人也很友善,我到哪裡都有人幫忙。有些景點在地圖和手機上找不出來,也是當地人教我們怎樣去這找些“hidden gem”(深藏不露的寶藏),有一次我們就是這樣找到一處很漂亮的小瀑布, 在Bancroft也找到真正的礦洞。」
回歸基本感受上帝
Cynthia以前曾於公校當老師,後來回家育兒。疫情開始後就在家教育(home school) 女兒兩年,期間經常帶女兒出外旅遊探索世界,她指這是回歸基本,讓她們感受上帝的創造,她也在大自然中教育孩子。幾年來她們去了安省逾150個地方遠足和露營,再婚後就一家四口去旅行。「我們每星期都會去遠足,剛開始時總是想著要在甚麼時間內完成行程回家,但漸漸地我們也不再太著意結果,反而會留意在旅程中看到甚麼,好像搬開石頭看看下面有甚麼,你會驚訝這麼小的地方原來有那麼多的生物。」除了自然生態外,Cynthia也會帶女兒在旅遊中學習加拿大歷史,學習做一個新一代的加拿大人。
「我會帶她們到原住民遺址和博物館,讓她們知道加拿大的歷史,做錯的事我們要引以為戒,做得對的事我們就要繼續做下去,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精神。」
旅途意外處變不驚
去了這麼多地方,Cynthia印象最深刻的是Point Pelee國家公園,那是整個加拿大最南端的地方,公園內無論是地形、生態都很有特色;另一次旅行則是到農場住Air bnb,一家人在此體驗了一星期的農莊生活。「7時聽見雞啼,小朋友便起床,她們趕著去撿雞蛋,然後餵雞,又學了如何餵羊和為羊隻梳毛,農莊主人也讓我們摘新鮮蔬果來吃,這真是人生難得的體驗。」旅行不單讓孩子學習,對Cynthia自己來說一樣有所得著。在入住農場前,Cynthia丟失了她的行李背包。「旅行才剛開始,電話、衣服、個人梳洗用品全都沒有了,那一刻真有點焦慮,但其實也不是不可補救的事,去附近的商店補購就可以了。跟著下來的假期一樣開心,沒有了那個背包,人一樣可以 move on ( 生活下去)。」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Cynthia稱帶著孩子去旅行也令她更加成熟,在大自然中領悟更多:「我看到大自然的美麗,萬物都有定時,樹木在嚴冬中也有休息的時候,人何嘗不是?我們的生命都有不同的季節,有些事我可以控制,有些事是我不能控制;而不能控制的,就只能學習去放手 (let go)。萬事都有它的原因,神總會看顧,就像那個丟失了的袋,我可以怎樣去改變事情呢?能做到多少我就做多少,這就是我在大自然中學到的功課。」母女一起在大自然中成長,Cynthia重新檢視了親子關係: 「孩子年少時視父母為英雄,好像他們甚麼也懂,但到青少年時期這個英雄形象便會破滅,我總是讓她們知道:父母不是英雄,我不是甚麼都懂,我也在學習, 也和她們一起在成長。」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