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印度的威廉克里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人口於2023年超越中國成世界第一,國土面積排行第七,經濟潛力優厚,在國際舞台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印度的發展,跟來自歐洲的宣教士有密切關係,其中一位就是被稱為「現代宣教之父」的威廉克里(Willian Carey)。
1781年,威廉與鞋店新店主的小姨多莉(Dolly Plackett)結婚,生活簡樸而快樂。威廉一度病重,險些死去,病後,他於晚上在鞋店教導學生。鞋店架上陳列書籍,壁上掛著世界地圖,朋友們更戲稱鞋店為「克里學院」。威廉越閱讀《聖經》,越感「大使命」的重要,把福音真光帶到黑暗的想法不斷增強。1787年,威廉被按立為牧師,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資出版小冊子,推動關注全世界的福音事工,不久,「浸信會宣教協會」(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正式成立。1792年5月30日,威廉發表一篇劃時代的信息,其中一句「期望神會作大事,嘗試為神作大事」廣被傳誦。
可是,悲劇突然臨到!年僅5歲的兒子彼得染上霍亂,不治離世。原本已經有適應困難的多莉,承受不起打擊,漸漸出現精神問題。最後,多莉需要被關閉,日夜要人看守。在這惡劣環境中,威廉仍然進行翻譯《聖經》工作,更開始學習梵文,作為了解其他印度語文的基礎。終其一生,威廉克里的《聖經》翻譯工作,帶來超過30種語文的版本,加上合譯的,使印度共有44種語文的《聖經》譯本。威廉也把印度文學中的優秀作品,譯為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
印度傳統中,有把寡婦燒死殉葬的習俗,稱為「蘇替」(Suttee),一年被活活燒死的寡婦竟有 438 名之多。1829年,在威廉的推動下,印度政府正式立法,禁止「蘇替」。
1834年6月9日,威廉克里於印度的塞蘭坡逝世,服事了印度41年,從未再返英國。威廉克里沒有顯赫家世,甚至沒有完善的正規教育,但只憑信心,努力不懈,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忠誠回應神的呼召。威廉克里的一生,把神的大愛和福音活現出來。親愛的朋友,你願意接受這福音嗎?
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