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彞族的海恆博醫生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一月
心繫彞族的海恆博醫生
心繫彞族的海恆博醫生
英國優秀外科醫生
涼州彞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近500萬人口中半數為彞族(又稱「諾蘇人」)。1949年,涼州大涼山上住了海恆博醫生 (Dr. Alfred James Broomhall ) 一家五口,一位從倫敦皇家醫學院畢業的優秀外科醫生。海恆博的祖父海班明( Benjamin Broomhall )是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妹夫。海班明的10名子女中,5人是服務中國的宣教士,包括海恆博的父親海文啟(Charles Broomhall)。海恆博於 1911年在山東烟台出生,小時候就讀於芝罘宣教士子女學校,13歲回英讀書;19歲時讀到一本關於四川涼山彞族居民的書,深受觸動,決心要到涼山。後來,海恆博跟隨父親的足跡,進入倫敦皇家醫學院接受訓練,為回中國宣教作準備。
深入山區服務彞族
1939年,中國兵荒馬亂,海恆博與另外三位醫生一起出發,乘船到中國;經兩年的語言訓練後,海恆博被派往四川保寧醫院。1942年,海恆博與同是內地會宣教士的表妹漆輔仁(Theodora Janet Churchill)結婚。海恆博心中一直牽掛著散居於大涼山的彞族,他們居於深山,鮮與外人接觸,一般人對彞族所知不多,以為他們是生性兇悍的獵頭族,嗜賭嗜酒。1944年,內地會的醫療大會決定,全力支持海恆博深入四川山區,服務彞族。1943年,內地會宣教士賈德爾(Norman Charter)夫婦開始於雲南中部的彞族展開工作,而雲南北部及貴州北部都出現了彞族的基督徒群體。海恆博的第一步,就是探訪這些彞族信徒。可惜當時日軍迫近,宣教士需要撤離;海恆博的探索旅程,在戰事結束後的 1947 年才得以繼續。旅程中,他遇上曾在大涼山居住、研究一年的中央大學傅馬志教授,更獲贈不少有關彞族文化及諾蘇語的資料。
進行醫療傳揚福音
1947年6月,海恆博及其團隊排除萬難來到了大涼山。剛抵步,海恆博就感到機會處處,他與年輕的中國助手騎馬四出查勘,找出最適合蓋建診所的地方。山中彞族友善真摯,領袖也接納海恆博在族人中進行醫療,並傳揚福音。海恆博的醫術很快得到肯定,口碑迅速傳開。1949年1月,診所竣工,海家也在旁邊建了簡陋的居所;海恆博在信中這樣寫:「……無數男女老幼來求醫,或單想看看我們一家、我們的房子和診所……我們施手術切除腫瘤,痳瘋病人情況好轉,消息火速傳開……他們漸漸知道,我們是奉『主耶穌』的名行醫,而祂的名遠高過任何妖魔鬼怪,我們日夜盼望彞族人能打開心門接受主……」後來,中國政權改變,海恆博一家於1951年遭軟禁數月,然後被迫離開。他們告別大涼山時,200多名彞族人以淚相送,不斷高歌禱告。海恆博繼續協助中國內地會,在泰國建立了三間醫院,之後又到了菲律賓,在民都洛島工作了11年。海恆博退休後,放下手術刀,執起筆來寫書,其中一套七冊的巨著,被譽為最可靠、最詳盡的戴德生傳記。
獻人生最寶貴時間
1988年,海恆博獲准重訪四川的彞族。那時他身體已經不好,半身行動不便,但人們奔走相告,說海醫生回來了!一位女士跪在他面前,手中拿著母親給她的戒指說:「你治好了我媽媽。她臨終時把這戒指給我,叫我必須交給你。」1991年,海恆博再回大涼山,向當地醫院捐贈了2萬美元的設備。他自知不能再回來,流著淚拿起大涼山的一些土壤,帶了回家。1994年,海恆博醫生離世。海恆博醫生在大涼山診所旁邊的簡陋房子,叫人想起耶穌出生時的馬槽。海醫生是出色的外科醫生,可在英國享受舒適豐裕的生活,卻選擇到當時落後的中國,住到偏遠的少數民族之中,把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放在大涼山上。《聖經》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 1章14節)有人在海醫生簡陋的房子中,找到「充滿的恩典和真理」,今天你也可以在耶穌身上,找到同樣的恩典和真理!
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