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退休七點考量
退休住在山明水秀,四季如春,物價低廉的地方,那無疑是一個「老年童話」,但離開加拿大前,可有認真思考以下問題?
* 居留權和簽證的要求
每個國家對尋求居留的人都有其特定規定。一些國家提供為退休人士而設的簽證或長期居留許可,通常會附帶財務或健康方面的要求,作出決定前務必要好好研究。
* 生活開支
當地的房屋、醫療、食物價格如何?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國家,無疑可讓「老本」啃得長久些,但當地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能達到你的期望?
* 處理加國收入及資產
認可財務策劃師林大駒接受本報訪問時提醒大家,退休離開加拿大往其他國家,要先處理如何領取CPP(Canada Pension Plan)和OAS(Old Age Security)等老人福利金。「假如你曾為CPP供款,在海外領取也沒問題,但領取OAS住在本土和海外卻有分別。一般加人在65歲前,於加國住滿40年可領全額OAS,只住10年也可領取25%;但住在海外的加國人仕,則需要在18歲後在加拿大住滿20年,或在成為加國居民後在加拿大和與加拿大有社會保障協定(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的國家合共住滿20年才有資格領取,假如少於20年,即使你離開加拿大前已開始領取福利,六個月後OAS款項便會停止發放。」至於個人的公司供款公積金,離開前也應查詢每月如何領取。
林大駒指出RRSP的供款,亦要考慮如何分階段領取,避免一次過提取高金額被抽重稅。「這些加拿大的收入和資產如何能轉到退休國家,大家要明白如何運作,更加要學習怎樣做網上銀行事務,否則就要找人幫忙了。」
* 稅務問題
加拿大是「萬稅之國」,只要你一朝仍是加拿大居民,始終都無法避開稅務責任。個人稅務主要由個人居留身份決定,若要瞭解你的退休收入和其他資產在加拿大和移居國家的課稅方式,事前必須諮詢專門處理海外稅務的專家。
* 醫療護理
多倫多一位老人專科醫生接受本報訪問,基於個人觀察,他認為打算退休離開加拿大,要清楚明白離開的主要原因及日後醫療支援及照顧的問題。「在醫護上基本分為兩個層次:預防和醫治。首先,加拿大有許多基本的預防醫療服務。家庭醫生、藥劑師和護士是執行的人員,例如定期的身體檢查、各種癌症篩檢和接種疫苗等。我認為加拿大預防意識比較強。 」
而在醫治的層次上,這位醫生指分為慢性病和急性病兩方面:「急性病醫治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等,需要及時的適當救治。錯過了時機,治療的成效便大大不同,例如中風症狀,能透過溶解阻塞,短期內回服正常運作。各地的急症室都能提供有效的服務。但在外地,有些私家醫院需要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援,才會提供病人的治療。至於慢性病方面,在加拿大可以透過檢查早早找出三高—血壓、血醣和血脂的問題,那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假如患上癌症,治療的鏢靶藥所費不菲,退休離開加拿大後遇上這些問題時,能否負擔和得到適當的醫治?在外地用的是正廠藥還是副廠藥?品質是否有明確的保証?」至於老人常見的問題,也要有心理準備:「好像老年人的換膝蓋手術,加拿大排期大約一年,其他地區的公立醫院排期的時間可能更長。而在私家醫院做,聽聞要花上15萬港幣。又好像骨質疏鬆針一劑也要四百加元,其他地方能免費提供嗎?」
有人認為在國外退休時,患病可以即時返回加拿大醫治,這位醫生「溫馨提醒」大家:「小病你不用走;急病你走不了;患上嚴重的慢性病,真的那麼容易可以回來嗎?當一把年紀,體弱多病時,要啟程搬回來,那是十萬個困難。而返回加拿大後,重新申請免費醫療保險也要等上好幾個月。還要處理稅務和其他種種的事情。」
不過這位醫生亦承認,在中港地區聘用保姆全天候照顧比較容易,費用也比較容易負擔,他忠告大家:「決定回港或去中國和其他國家居住是個人的重大選擇,但周詳的考慮和分析,定能帶你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 遺產規劃
假如移居海外者在該地去世,可能會為親人帶來執行遺囑的困難。擁有在加拿大訂立的遺囑,只能減少部分問題,因為每個國家的法律都不同,也許需要在居住地區另立遺囑。假如已委託了授權人(power of attorney),也要查詢在國外是否仍然有效,亦要諮詢專業人士,看看不同的稅法在承繼遺產上,會帶來甚麼樣的潛在稅務負擔。
* 社區
離開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地方生活,需要再次建立朋友圈子,究竟當地社會的文化規範和社會期望跟你期望的可有差異呢?會否影響你和人建立關係?林大駒認為這方面最重要:「經濟考慮還是次要,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能給你怎樣的生活條件?你會有怎樣的社交圈子?對你的身心帶來甚麼好處?」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