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豪在巴黎經歷流奶與蜜的豐足
陳文豪為了工作,一家人從渥京搬到巴黎,初時無論在工作、言語、孩子教育和生活模式上都不習慣,但因著神的幫助,讓他們經歷到流奶與蜜的豐足。
美好基督化的家庭
陳文豪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就讀經濟學博士,於2001年6月進入加拿大聯邦政府統計局工作,攜同妻子友梅和一歲多的女兒來到渥京定居。翌年他們又添了一個兒子,2003年更遷入新居,工作和家庭生活總算漸漸安頓下來。這對來自臺灣的陳氏夫婦,丈夫是家中的第3代基督徒,受過嬰兒洗禮,但在東海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再次接受堅信禮,親自與神立約;妻子雖不是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然而離家很近有一間浸信會的小教會,自10歲起常和弟妹一起去參加兒童主日學;1985年,在她剛進大學不久,便受洗成為基督徒。及後,陳文豪夫婦在教會有很多的事奉,多年來他們的家庭也成為神豐富恩典的見證,使很多信徒和慕道朋友備受激勵。
在8月的一個晚上,渥太華主恩宣道會Kanata-2小組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家庭聚會,親如一家人的信徒們歡聲笑語,熱烈歡迎闊別兩年之久、回加「省親」的陳文豪、徐友梅夫婦及其一雙兒女。陳文豪一如從前主動擔任司琴,他深情地說:「在巴黎的這些日子,由於條件限制,幾乎沒有機會這般服侍,這個機會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份享受,更是主的恩典。」
舉家搬往法國巴黎
「回顧以往的日子,我十分感恩--統計局穩定的工作、安逸的家庭,以及教會弟兄姊妹之間美好的關係;但神有祂的計劃,在2009年,神為我和我家開了一條新的道路。經過多次禱告,於8月份,我接受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總部的一個職位,前往法國巴黎開始一個全新的工作。記得到職沒幾周,我所從事的研究課題草案要接受公開審閱和徵詢意見,對象是來自30幾個成員國家的高級代表,感覺壓力很重。」作為OECD的一位經濟學家,陳文豪的研究方向是關於同代和隔代間收入不均、貧困及其轉移趨勢等問題;然而,人地生疏做起事來難免有挑戰。
此外,在住房方面也有不適應。陳文豪是先家人一步抵達巴黎的,他用上不菲的價格租了一間公寓。友梅憶起初到巴黎的情形時,感慨萬千地說:「聽文豪在電話中說,新居在巴黎近郊,離巴黎鐵塔不遠,我們都有些興奮;可是一開門進去,環視一圈兒後,眼淚都快掉出來了,房間比以前小了很多不說,真的甚麼都沒有,且是破破的,廚房廚櫃都是後來自己釘上去的。其實在巴黎能租到這樣的房子,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指出單是申請上網,也等了3個月時間,所以期間的對外聯絡,只靠一個手機。
困難挑戰一一跨越
儘管陳家兩個孩子在加拿大時已開始學習法語,但在最初幾個月入讀巴黎當地學校時,也遇到很多挑戰;另外,他們在陌生的環境裡,也沒有朋友。「由於文豪和我的法語程度實在有限,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簡直成了啞巴,參加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就出現了很大的難題。法國與加拿大的教育在很多方面也不盡相同,輔導功課,更要煞費苦心......」最後,友梅還是語帶感恩的表示,熬過那段適應期之後,目前兩個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也都交到很多新朋友。「我其實開始比較擔心友梅,我白天忙著去上班、孩子們上學,怕她一人在家比較孤獨;不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自從來了法國之後,相對上她適應的比我還快。這裡的語言文化差異甚大,她反而變得很開放自己,甚至非常勇敢。」文豪提到妻子的適應能力,會心地笑著說:「友梅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打電話,甚至直接跑到店裡去溝通。若無法找到一個可以講英語的,她也一定嘗試用簡單的法文來解決問題。後來她參加法語學習班,抓著機會就多講法語;她也開始學畫畫、彈鋼琴,並參與英文查經班的事奉......」
豐足流奶與蜜之地
這次轉變,對陳文豪一家來說是一次冒險,從中他們經歷了很多困難甚至挫折,但感受更多的,是與神同行的恩典。除了孩子們的法文有進步外,全家也利用充裕的假期,遊歷了許多地方,豐富了人生閱歷。他們親身體會到法國以至整個歐洲都是旅遊的好地方,尤其對基督徒來說,有太多歷史悠久的繪畫、雕塑、藝術品,是關於聖經和耶穌的,甚具欣賞價值。可惜的,是歐洲是屬靈的沙漠。有許多的慕道友與新信徒需要餵養,但教會及基督徒資源極缺乏;北美的信徒應把歐洲的福音事工放在禱告中。
陳文豪目前的職位合同要到2013年中才期滿,全家未來的落腳點還存在不確定性。「比較而言,北美對少數族裔的接納度很高,住房和其他物質生活十分豐富,值得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好好珍惜。我們全家有一個共同的信心,就是無論在甚麼地方工作和生活,因著神的同在,每個地方都是神所賜的『流奶與蜜之地』,豐豐足足。 」
侍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