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教士李炳輝
辛亥年3月29日(公曆1911 年4月 27日),中國革命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反清,86志士殉難,全部都是革命黨的精英,其中之一是南洋華僑李炳輝。
星馬掀起革命風氣
李炳輝離開星加坡返回中國參加這次起義,母親得知兒子是去進行會被殺頭抄家的造反勾當,就借過生日為藉口,促他速速返家。他得訊後回信給母親:「有機密公事在身,今未暇回,詳情容我稍後稟報,免有洩漏。」並附上這一首詩以明志。詩曰:
回頭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落地時;
慚愧劬勞恩未報,只緣報國誤烏絲。
計劃中,這次起義一俟成功,廣州革命黨乘勝揮軍北上,聯合各省黨人,覆滅滿清政權。李炳輝編配的隊伍是由黃興領導。這次起義是由同盟會發起。同盟會是在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革命黨南洋華僑工作得以進一步發展:開廣革命風氣,招募會員,籌餉。星加坡是南洋同盟會最早的分會。星加坡同盟會像中國內地兩湖革命黨,利用教會的日知會那樣,他們徵用星加坡基督教長老會開辦的「星洲書報社」為同盟會外國組織。
「星洲書報社」設在教會樓上,原是一個免費供應書籍報刊給民眾閱讀的閱覽室。主其事的華人牧師鄭聘庭素有革命抱負,他與黨人合作,出版社除了宣傳聖道,推廣新知的書報外,還供應革命書報給人閱讀,又不時邀請革命同志演講革命,招募華僑參加同盟會。鄭聘庭牧師率先加入同盟會,跟著不少基督徒在星洲書報社獲介紹成為同盟會會員,因此星加坡同盟會不少會員是教會中人。
星加坡一地革命風氣的開展,革命力量的增强,星洲書報社有著極大的貢獻,是南洋各埠帶有革命性質的書報社的先驅。此外,馬來亞的吉隆坡教會也有同樣性質的「閱書報社」,由華人牧師杜南和傳道江漢良主持。他們都加入了吉隆坡同盟會。閱書報社設在教堂後面,藏有各種書報,包括革命性質的書報,免費供人閱讀。閱書報社也是同盟會外國組織,鼓勵華僑參加同盟會。牧師杜南和傳道江漢良在社中講耶穌福音,又講倒滿革命;有時透過聖經的講解,發揮革命大義。
星洲書報社和吉隆坡閱書報社,對南洋革命力量的凝聚和壯大,實有不可磨滅的功績,特別是對基督徒革命熱誠的培養,大有效力。這些基督徒和其他華僑志士一樣,因而越來越憤於祖國異族政權對百姓同胞的專制與壓迫,貪污腐敗,喪權辱國,與列强交涉時蹣頇無能,醜態百出。
佈道牧養成績卓越
李炳輝就是受這樣風氣所觸動的華僑基督徒。他深感國事日非,不能置身於度外,於是參加了星加坡同盟會。李炳輝,原籍廣東肇興,出身於南洋華僑家庭。參加此役時雙親在堂,娶妻,育有一子。炳輝自小有上進心,入教會學校接受英語教育,得接觸福音,決志成為基督徒。信教後,對十六世紀德國福音鬥士宗教改革家,基督新教鼻祖馬丁路德甚為欽佩,深深感染到為真理不顧性命的鬥爭精神,於是自號「路得士」。
畢業後,教會認為他是可造之才,保送他到馬來亞馬六甲一教會學校深造基督教神學,後奉派往星加坡長老會教堂受任傳道;他這個教會和星洲書報社的教會同屬長老會。除星加坡外,還走跑幾個埠佈道。在傳道任內,佈道和牧養成績卓越,在教外也具相當名望。
加入同盟會後,他是星加坡分會早期會員。自此一面傳道,一面講革命。聽者不少受他影響而傾向倒滿革命。他雖身在南洋,卻心繫祖國,矢志親赴祖國,把祖國頹敗形勢改善過來。
在戰鬥中飲彈陣亡
辛亥年春天,同盟會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會議,決定發動廣州起義。李炳輝期望多時的機會已到,毅然放下教會事務,別離家人,與星加坡志士返中國,並主動要求編入「選鋒」(敢死隊)。
農曆3月29日星期二傍晚,革命在廣州爆發,志士兵分幾路,李炳輝持鎗與其他選鋒隨黃興成功攻入總督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先遁,李炳輝和一些選鋒在戰鬥中飲彈陣亡。遺下雙親和孤兒寡婦。
據時人說,李炳輝事親至孝,詩中「慚愧劬勞恩未報,只緣報國誤烏絲」兩句道盡了他忠孝兩難全之窘,而終於選擇了盡忠報國。殉難後,遺體沒有運返星加坡,黨人將他和其他烈士收葬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內,墓碑背面刻著眾烈士名諱、籍貫、職業。李炳輝一行職業刻著「南洋教士」。
(編按:以「辛亥百年」為專題的十一月《號角月報》刊出後,引起不少讀者對基督徒與這場歷史性革命的興趣;為此再邀請《革命先驅--基督徒與晚清中國革命的起源》作者梁壽華執筆,撰寫幾位具影響力的基督徒烈士事蹟。)
梁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