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人求醫說起......
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不正是朝氣蓬勃、充滿夢想的嗎?可是,我最近接觸到一些令人憂慮的個案。
年紀輕輕患腸梗塞
有三名年輕人前來求醫,他們的症狀都很相似:常常感到疲倦、噁心,想嘔吐但又吐不出甚麼,有時更會出現腹絞痛,雖然常有便意,但只是排出水狀物......這些症候很容易令人誤以為是腸胃炎,甚至食物中毒。
從X光片中顯示,這三名年輕人的腸臟同樣出現了一條水線,那是腸梗塞的病症,表示腸內的食物滯留,不能前進;情況一如洗手盆或排水管淤塞,致令污物留塞於洗手盆內,不能暢通流出。
沉溺電腦不吃不喝
一般來說,這種腸梗塞的病患者多是老弱多病的人,可是,現在卻發生在這幾個青少年身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我們不能排除一個可能性――拜科技發達所賜!現代資源發達,電腦已成了人們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儼如一個大型圖書館,存放著各種資訊,使人可以快速地搜羅所需的資料,終能達至「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的方便;加上它具有極多的功能,既可與友人在「臉書」上交談和留言,又可在網上玩遊戲。然而,青少年也因而不自覺地墮入了電腦的陷阱中,沉溺在虛擬的電玩世界裡,以致整天不吃不喝,直到身體發出警號,方才驚覺有事。
雖然,那三名青年人是否因過度沉迷電腦,致令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我們不得而知,然而,看到本來活潑健康的青年人,身體變得如此衰殘,實在令人嘆息,也叫許多家長感到無助。
飲食均衡適量運動
在我們家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無論各人工作有多忙碌、功課有多繁重,到了晚餐時間,一定要放下手上的事情,一同吃晚飯。而我總會在做飯時,多留意纖維素及營養的均衡。在加拿大食物指南中,有我們每日應該攝取食物的建議分量,方法很簡單,把一隻碟分成一半,作蔬果類分配;而另一半再分為二,也就是一碟的四份之一,用以分配澱粉類食物,如飯、麵或馬鈴薯等可以飽肚的碳水化合物,至於剩下的四份之一,用作分配肉類,藉以吸取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我知道許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吃蔬菜,更不會主動吃水果。為了鼓勵兩個女兒,我往往在她們埋頭苦讀、打電腦、感到疲累口渴時,送上悅目可口的水果,有時也會弄一份蔬菜沙律;久而久之,她們也養成了一個良好習慣,現在即使在東岸讀書,也會選擇以蔬果作小點。
與其責罵或教訓子女,向他們痛陳該如何注意身體健康,不如以行動送上愛心水果,再說一兩句關懷問暖的貼心話,使他們感受到其實你也知道他們讀書的壓力,學習的勞苦,那肯定更為正面和積極。以後,每當他們進食這些健康蔬果時,不但嘗到其中的美味,同時也會感受到你的關愛,他們也更願意把蔬果加入小食當中。
飲食以外,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妨嘗試在溫和的天氣下,和家人散步,或根據孩子的喜好,一家人玩玩球類活動、滑雪等等,這樣不但有合適的運動,也可增進彼此的關係,實在是一舉兩得。
當然,要健康身體需好好鍛練,良好的飲食習慣也要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除了以上一些心得外,我也有一些溫馨提示,不妨試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有助身體健康。
溫馨提示健康貼士
*每天進食含25-30克纖維食物,因纖維可以吸收水份,軟化大便。
*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液體飲品,果汁和清水都是很好的選擇;少喝咖啡和茶,因兩者皆含有咖啡因,令體内的水份容易流失。
*每天盡量保持活動,適當的運動有助消化和腸道的蠕動。
*限制使用瀉藥的分量,有些瀉藥會導致腸道肌肉變得懶惰,使排便更困難。如需進一步治療,最好諮詢你的醫生。
*可吃少量的乾果,如紅棗、葡萄乾、杏乾、無花果和西梅,或將之加入烤焗的食物、麥片或乳酪中。
*西梅是天然的瀉藥,對排便十分有效,如有需要可飲西梅汁。
總括來說,我們每天的飲食和作息,跟健康有很密切的關係;要維持身體的健康,關鍵在於節制、不偏食,工作、運動、進食均要有時,自然就能達到果效,謹祝各位身體健康!
Miranda Fung 社區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