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


新移民來到加拿大,最常被人關心的問題就是:「你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嗎?」答案可能各異,但其背後代表的意思,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重心,因為數不盡的家庭衝突,正是由這適應問題引發而生的。
重建人生的過程
作為第一代的少壯派移民,來到這個新國土,「適應」代表:認識當地文化、習俗、生活方式、找到可以維生的工作,肯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文化觀和價值觀經過調整後得以重建,並在身份認同、語言使用、文化常識和飲食習慣等方面都能融入社會?這是人生的重建過程。

讓環境遷就自己
對我們的父輩來說,適應則是另一回事。他們認為,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中國,來到「洋人地方」,雖知固有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思想、價值觀需要重新調校,但不一定做得到;眼見氣候、家居環境都與過往的大不相同,感到挑戰更大。
於是,有意無意間他們就會選擇讓環境來遷就自己,將所有責任都放在移民子女身上;一句「適應不來」又累事了,因為經歷過移民重建期的子女,大多已經脫離了昔日在祖家時的生活方式,如此一來,兩代、甚至三代的共處就難免會出問題,最終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擋在眼前,一件又一件的麻煩事在家裡上演。
倘若我們能對父輩少一點期望、多幾分理解與寬容;倘若父輩能看到環境的轉換,願意放下過往的執著,重新適應,家庭成員都抱著彼此適應、包容、體諒的態度,實踐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那麼理想中的幸福家庭,漸漸地就可以建立起來了。
言琛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