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發表不當言論惹禍

現代電子產品五花八門、網絡世界、資訊發達、社交媒體眾多,人們可以即時發表個人言論、跟網友談天說地;但方便的同時,卻也會帶來諸多隱患。

發帖不到24小時被開除

事後倪漢祥提及:「當時自己在圖書館學習,覺得很辛苦,就在自己的Instagram帳號中,發帖:『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關鍵自己發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誤會,其實,我只是想跟自己說,要認真學習了。如今以這種方式被學校開除,甚至遣送回國,心裡堵堵的,不知道怎麼向家人交代,本來還有一年就畢業了。」

最近,也有一系列微信惹事的報道,有一名在美國讀書多年的女生,在微信聊天中寫下一句:「我不喜歡這個學校,只是臨時掛一下身份。」因此被美國海關拒絕入境,並立即遣返中國。
一名入境溫哥華讀書的男生,檢查時在手機裡的微信群聊中,發現了疑似未成年人淫穢視頻;另一名來多倫多滑雪的年輕人,手機微信表情包裡,含有不雅動畫表情,上述二人均被拒入境,並即時遣返。

質疑歎息不如慎言慎行
很多人質疑海關是否有權檢查手機等電子產品,又以隱私權及人權等議論此類事件。事實是,在一個日益數字化的世界裡,法律賦予海關有權檢查(包括電子設備,如電腦、手機等)所有進入美國或加拿大的文檔之權力,換言之,有時在法律面前,就可能失去了隱私權和人權。

慎言慎行,切勿不當使用社交媒體。
稽延(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