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快樂的喪禮


兒子幽默引來笑聲
我們夫妻在聚會開始後五分鐘才到達,站在門外時,室內傳來愉悅的歌聲:「祝你生日快樂......」妻子示意我推開教會大堂的木門,看見坐滿穿黑服的會眾。會堂最前頭掛了一幅笑容可掬、樣貌出眾中年男子的大相片,相片前是一具覆蓋著國旗的西式棺木。

「爸爸給我們五個孩子很多教誨,例如要勤奮向上、待人公正、盡量節儉。二次大戰前,他離開老家,赤手空拳來到這裡,從礦場廚房工做起......他沒受過教育,當時一句英文也不懂,然而,他努力不懈地工作,並在工餘時上學,他的努力讓他每年都可以跳三個年級。戰後,父親開了一家雜貨店,我們全家大小都是雜貨店工人,他自己每天做足24小時工作,終年無休,還要求我們要跟他一樣認真努力。」這位老先生是那年頭眾多來自廣東的新移民之一。
「父親來自一個清苦家庭,我們兄弟姊妹年幼時,曾經在他背後取笑他的節儉;今天,尤其在這樣的場合,我怎麼也不敢重複當年我們說過的壞話。」此言一出,再次引來笑聲。
從老頑固變快樂人
「很早以前,認識老爸的人都以『老頑固、脾氣暴躁』來形容他,可是你們都知道,三十多年前他和母親信主之後,就變成了另一個人。他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不但愛唱詩歌,且是開懷地唱。他以前不大愛親近人,後來卻每逢遇到人就歡喜,不停地與人分享主耶穌,甚至連我們也覺得有點尷尬。」我從不知道老弟兄這些生平軼事,因我認識他時,他已躺在養老院的病床上了。
「上帝改變了我父親,不過或許這個改變並不十分徹底,因為他仍然非常節儉。」全場會眾又笑了。我好像從沒有參加過一個有如此多笑聲的喪禮。
「我爸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對待母親的愛,卻是非常接近完美的。他們的恩愛程度就像新婚夫妻一樣,爸爸給媽媽的尊重與溫柔,遠遠超過我們下一輩對待妻子的態度。」我留意到前面幾位女士都同時點頭。
「一般中國傳統男人不會如此體貼入微,我爸卻是經常幫忙做家事,逢年過節必定親手為全家人預備節日大餐。他對媽媽忠誠不二,媽十年前因心臟病離世,爸堅持沒有人可以取代她。」我恍然大悟為何老弟兄的孩子都如此孝順,原來是因為父母的彼此相愛。
歡樂悼文毫不哀傷
「六年前,他嚴重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但意識清醒。在病床上,也沒有抱怨和發脾氣。事實上,每一個探望他的人,都記得他如同小孩子般的笑聲,他一高興就笑,因為他說不出話來。」我記得每次去看這位老弟兄時,護士們都是非常愉快地照料他。同時,幾乎每一次都有家人在場,那確實是我少有遇到的情況。
「今天,我們暫別老爸,因為他要去找媽媽,一起享用他倆最愛的自助餐,我知道天上一定有這樣的餐廳。爸!看到媽的時候,請替我們問好。還有,千萬不要忘記付小費。」他微笑地結束,這不但是一篇毫不哀傷,而且也不沉重,甚至是歡樂的悼文。
李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