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帶來的危險


宗教與學校關係
上月初,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以決定性一票,打破參議院一個50票對50票的僵局,僅僅通過屬於共和黨的Betsy DeVos女士成為教育部長。Betsy DeVos之所以具爭議性,皆因她極力主張學校需要有宗教(基督教聖經)的傳授,所以鼓勵家長把子女送到有宗教背景的學校,而非公立學校。
這個宗教與學校關係的問題,過去50年曾經使許多美國基督徒,放棄在公眾區域討論。這議題不單是基督徒與教外人士的爭議,也是基督徒之間彼此難有共識的一個議題。
基督徒可否愛國
另一個產生極度分歧的議題是:基督徒可否愛國?這問題在任何地方的信徒當中,也會引起爭議;在現今美國基督徒社群中,更產生了激烈對抗的陣營,在支持和反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信徒中,形成十分決裂的群體,是一個令人十分感嘆的局面。
總統特朗普在就職後的兩星期內,提及上帝和信仰的次數之多,是近代美國總統之中少有的一位。固然,很多人懷疑他這樣做,其實在於「拉攏」基督徒的支持,特別是博取福音派信徒的好感!不過,與他有密切聯絡的信徒領袖卻形容,他是一位初信者,因此呼籲基督徒,不要以嚴謹尺度去衡量他的言行,因他並非成熟的基督徒。我們可以從他履行諾言,提名一位保守派思想的法官,去填補最高法院的空缺這一點去評論他,證明他確實對基督教信仰的重視,若他不認為《聖經》教導對美國社會有任何美善價值,就不會委任一位被信徒領袖推舉的基督徒法官Neil Gorsuch,讓他在最高法院作社會道德底線的把關人。
偶像崇拜式愛國
再者,熟悉他的信徒領袖都認為,他是極度愛國,其愛國的情懷甚至遠遠超越他對上帝的情;所以,另有一些領袖提醒基督徒,不要被他的愛國情操所迷惑,因為人若過度地愛國,就可把它當成一種偶像式崇拜,拜偶像是《聖經》多處警惕信徒必須避免的事,這也是保守派基督徒值得留意,且要避免墮入的陷阱。假若能避免這種陷阱,保守派的基督徒將會較容易與其他人溝通,促進對方的了解。
歸根到底,基督徒的信心最終是歸於上帝,以祂為基礎,而非人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信徒千萬不要把人或他所建的制度高舉過於上帝-不要把總統、把特朗普高舉,更不可視他為救星,因為只有上帝值得我們忠誠信賴!人們若盲目地愛國,很容易把一個政治領袖視為「國家救世主」,從而縱容有野心的領袖濫用權力。歷史上無數這樣的例子,近一百年的例子有: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和1960年代經歷「文化大革命」的中國。
信徒達社會共識
筆者所接觸的網上平台,於過往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引發上述所提及的事情。牽涉的並非美國公民,而是加拿大的基督徒,他們信主日子都不短,可惜由於不同的成長社會環境和個人際遇,引致他們各自執著所屬的陣營,不輕易聆聽對方的見解和立場,以致喪失了信仰上本來該有的合一精神,拋棄了要以基督裡的愛心,去包容不同見解的對方,導致友誼也受傷害。筆者認為,現今基督徒需要認真學習:在堅持《聖經》教導的同時,怎樣活出不因政治議題上的分歧,而失卻對他人的接納和寬恕的心態,應抱著「求同存異」的態度去面對眾多分歧,達至信徒之間的社會共識。
讓基督在約翰福音17章20及21節的兩句話提醒我們:「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
盧維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