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都是白人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馬太福音15章11節
想不到差不多三十年後的2020年,抗疫困境尚未完全消失,美國又再出現因種族問題而生的示威,且規模更大,遍及全國,有人甚至將之與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比較。我住在紐約市三十多年,經歷了人生頭一次的宵禁。現在我對美國所知,比當年略深,也從生於這裡自己的孩子口中,聽見美國黑人歷史及現時實況。看著身邊發生事情,不禁想起岳父當年的一番話;更明白背後除了是對國對民的擔憂外,也是帶著個人經驗的傷痛情懷。
耶穌在世的時候,與以緊守誡律而聞名的法利賽人,常有辯論。法利賽人常指責耶穌及其門徒,在遵守律例上疏忽,犯錯連連;耶穌卻直斥法利賽人虛有其表,不明白律法的精義,把律法變作叫人難擔的重擔。有一次,又有法利賽人指責耶穌的門徒,沒有依循吃飯洗手的傳統,耶穌就向眾人回應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門徒中有人轉告耶穌,說法利賽人不服這話,彼得也順勢要求耶穌多作解釋。耶穌便說:「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聖經•馬太福音》15章17節至20節。
耶穌在剛開始傳道時曾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聖經•馬太福音》5章17節。律法讓我們知罪,也能在某程度上幫助我們不犯罪,但要完全解決罪的問題,惟有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才可得著被赦免的蒙恩地位,繼而在「無罪一身輕」的自由中,不斷領受憐憫和力量,去勝過內心的罪性。
美國再次走到歷史的關口,國民已經發出呼聲,政府如何回應,定立法例以求改善,我們且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好的政策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最精明的措施,假以時日,都會在人的罪性中生出敗壞,至終甚至成為別人的綑鎖!
作為個人,我們應該謙卑自省,看看自己是否對人不公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欺壓者的一員。假如我是那白人警察,我會有同樣行動,還是更差勁?我心中是否看人人平等?問題核心是我們心中的罪性,解決的答案惟有在耶穌身上才能找到。請用本報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魏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