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航空業 嚴重萎縮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七月

新冠肺炎疫情使航空業成了經濟萎縮的重災區。航空公司的股價在2月開始暴跌,儘管近日有所回升,但年度跌幅仍超過40%;這次航空業的萎縮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甚至超過了2001年紐約恐怖襲擊時期的低迷情況。許多經濟分析都認為,航空業可能已進入漫長的寒冬,即使疫情受到控制,復蘇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航空業的產業特徵
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航空產業現正處於成熟期。其特徵主要表現為極低增長率,但沒有萎縮的長期趨勢,產業集中而且進入壁壘。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加上營運成本不斷增加,盈利率受到了擠壓,所以近年來很多航空公司需要通過各種削減成本手段來維持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固定成本佔比大,航空公司必須增加客機使用率(航空公司一般用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s“RPK” 衡量客機使用率)來降低平均成本,從而達至收益。再者,航空公司的主要客源來自旅遊業和各類商業活動,所以這些因素的變化對航空業的盈利影響巨大,同時還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因此航空業對經濟周期十分敏感。航班需求大大降低

未來存在不確定性
對航空業來說,這次疫情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對未來的發展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發展趨勢。很多經濟分析對這個產業未來的預測,都只能基於疫情分析上;一些經濟分析認爲,在最壞的情況下航空業的復蘇需要幾年時間,而且只有少部分的航空公司能夠生存。它們預期政府只能挽救較大的航空公司,小公司只能面臨倒閉的命運。當然,事情是否會向最壞情況發展還是未知之數,但從近日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趨勢看來,疫情並沒有緩和的跡象。
李嘉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