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的回憶


在香港長大的人都會記得,龍眼成熟時是八丶九月,剛好遇上香港的風季。我們家中後院有一棵龍眼樹,剛搬進來時並沒有留意,直至那年初秋時分颳風下雨之後,我們這班小孩到後院一看,遍地龍眼,方才發現寶藏;原來這棵龍眼樹長得很高,龍眼都掛在高樹椏上,一直沒有察覺,及至龍眼被風雨打落,我們便在地上邊撿邊吃,太開心了!很喜歡看到被雨水打濕後,採摘下來還伴著綠葉的龍眼枝,一大束又圓又實的果子,不單象徵了秋季大豐收的歡欣,那些透著大自然的香氣,一顆顆飽滿滋潤的果實,未入口已令人心感愉快。
小時候生病中西醫都去看,當時西醫似乎很容易就會替病人打針,那是我最怕的;為了逃避打針之痛而改看中醫的話,那便要面對吃中藥之苦。當時的藥材店不是給糖果病人送苦茶,而是配給健康的乾果,如葡萄乾、杏脯或龍眼乾等;龍眼乾是解救我出「苦」海的恩物,我閉目皺眉,一手捧著藥碗,一手緊握龍眼乾,勇敢就義,將苦藥一口喝掉,有賴甜美的龍眼乾啊!
當然,龍眼還有一個更美麗的名字,曬乾後被稱為桂圓肉,據稱它對人體的好處說不盡,但對於我來説說,它只是最好的snack(小吃),一邊看電視或看書一邊抓入口,慢慢咀嚼,其樂無窮。可能口味也會被遺傳的吧,小孫女這麼喜歡吃龍眼的根源似乎不難找到! 香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