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愛國帶來的災禍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八月
德日國民被政府煽動愛國
在日本,8月是一個讓整個社會反省的重要月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5年8月初,兩枚原子彈先後被投放在廣島和長崎上空,即時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死亡,並且數以10萬計的人由於原爆的輻射而患上後遺症;固然,對比日本在該次大戰的傷亡人數,遠比它造成其他亞洲國家的傷亡為少,但一般估計日本損失和終生傷殘的軍兵總數不會低於300萬,而平民百姓由於美軍的地毯式轟炸日本城市所造成的死亡和傷殘人數,也甚可能接近100萬人,人們生活資源的破壞和損失更是天文數字。所以,發動戰爭的禍害,確實是日本人永遠不可忘記的嚴重教訓。研究為何日本和德國能夠發動侵略的歷史學家都一致認為:德國和日本的普遍國民都被政府領導人成功地煽動愛國情緒,被領導者鼓動去仇恨外國、激勵自己民族光榮的魯莽承諾欺騙,而走上狂妄侵略他國的途徑。日本大和民族雖然與德國日耳曼民族有十分不同的文化和歷史過程,但當年大部分人都同樣支持統治者的侵略行為,乃因為他們普遍都樂於追求見到自己國家富強、領導世界、民族能夠毫無界線地擴張,並且對那些羞辱他們的國家報仇雪恨 !
製造出扭曲的愛國氣氛
就以德國為例,希特勒以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所受到之屈辱,去挑起國民對英、美、法三個國家的仇恨,他用一波又一波的大型宣傳活動,在整個社會上製造出一種扭曲的愛國氣氛;與此同時,他的宣傳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也巧妙地在學校,塑造出甚為有效的愛國教育課程,使無數中學生於畢業後毫不怕死、甘心情願上戰場為國捐軀。這也是為何希特勒能夠在短短不到7年時間組織近200萬軍隊,向西攻陷法國、向東輕而易舉地攻佔波蘭、北歐和東歐;幸而英國和蘇聯基於天時、地利、人和(即是人民都有堅決抵抗敵人侵略的決心去對陣反抗),終於把那極權的侵略者(希特勒的納粹黨政權)打敗。美國立國精神和價值觀
談到日本,它的首相東條英機以為,只有日本人才會愛國、為國捐軀,於1941年發動偷襲珍珠港之前,就已經啟動了軍國主義的全民教育,並在社會上大事宣傳其「大東亞共榮圈」的雄才偉略,要成為東亞的「大哥」,在日本人民心中激起一種邪惡的虛榮,以為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改寫世界歷史—日本人能夠打敗西方列強,成為東亞的霸主!幸而,東條英機低估了美國人的實力和反抗的決心。其實很多美國人都愛國、願意為國捐軀,不同日本人的是:美國人所追求的是公義、自由、平等這些普世價值,而非盲目地支持專制的狂妄極權者製造邪惡的禍害,他們絕對不能接受把人民的生命當草芥。他們的人生價值觀:為了人性的尊嚴,我不怕犧牲自己上戰場,為了個人和大眾的自由和權利,我不惜與你一戰—這就是1776年美國的立國精神,也是為何會有約100萬美國人願意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和亞洲戰場上犧牲自己或成為傷殘者! 為民族光榮而發動戰爭
現今這世代仍然有些國家的領導人,想借用愛國和為了民族的光榮而嘗試發動戰爭。住在西方國家的人,尤其是基督徒,應該更加珍惜和運用公民權利和人身的行動自由,不盲目支持一些打著愛國口號的政府領袖之狂妄好戰行徑。日本和德國政府於1945年的收場,值得世人留為警惕!基督徒應該從神的話語尋找幫助,建立符合公義的價值觀去判斷,政府的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是否善良。筆者想藉著《聖經》的教導去提出一些重要原則:從人民的感受考慮政策是否善良和公義—「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言14章34節)
推行政策的政府官員抱著怎樣的心態—「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言16章2節)
盧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