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 重大空難

現場火勢洶洶,濃煙衝天。由於飛機載有高達125,000公升的航空燃油,燃燒猛烈,波及多座建築物。事故造成機上242人(包括230名乘客與12名機組人員)中241人罹難,僅1人奇蹟生還。地面至少造成28人死亡,另有數十人受傷,災情慘烈,成為近十年來最嚴重的航空災難之一,震驚全球。
截至目前,已尋回204具遺體,包括多名在地面遇難的學生和醫護人員。當局坦言,幾乎無法及時救出大部分被困者。唯一倖存者為英籍印裔男子 Vishwash Kumar Ramesh,當時坐在11A座位。據
悉,他剛探望完家人,正準備返回倫敦工作。Ramesh被送院後已無生命危險,他憶述:「起飛30秒後,我聽到劇烈的爆炸聲,整架飛機迅速失控下墜。當我意識清醒時,四周已是一片死寂與殘骸。」
有乘客家屬指出,飛機在起飛前曾出現空調故障及機艙電子系統異常,但未獲妥善處理。
波音公司與GE引擎廠商的協助。調查人員已尋獲飛行數據記錄器與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俗稱黑盒),正在進行資料提取與分析。
專家初步推測可能因素包括:
• 機械故障:可能與引擎或襟翼系統異常有關。有影片顯示機翼襟翼似乎未完全展開,影響升力。
• 極端高溫:當地氣溫當時高達攝氏40度,飛機又滿載燃料起飛,極大增加了系統壓力。
• 人為與程序錯誤:是否起飛流程未嚴格遵守、滑跑距離不足、襟翼配置錯誤等,仍待黑盒解碼確認。
航空業界普遍認為,相關單位必須即時檢討以下幾方面:
* 同型機全面檢修:加強對波音787機型襟翼與引擎系統的定期檢查。
* 機組再訓練:強化緊急應變、升力管理與高溫操作條件下的處理能力。
* 操作流程優化:檢討起飛前各項檢查程序,確保不容疏忽。
* 社區安全與重建:對墜機區域進行重建,並提升機場周邊安全隔離設施。
這次空難凸顯民航在面對高科技機型操作、極端氣候與人為風險交錯下的脆弱性。全球航空界與各大製造商必須全面反思,從制度、技術到人員操作流程徹底革新,才能重建公眾對航空安全的信任,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銘基(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