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城市

餐館有近半的員工都是拉丁裔,祖上可能來自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德克薩斯州百多年前原是墨西哥的領土,1836年成為獨立國家,1845年加入美利堅合眾國成為一個州。我認識到美國社會中有大批拉丁裔的居民,不少在美國出生,搞不清誰是公民?誰是「濕背」(wet back),即偷渡入境的無證移民?況且美國國民並沒有統一的身份證明文件,官方證件如駕駛執照也有辦法在不同州份,領取姓名拼音不同的證件。
觸發這次洛杉磯騷亂的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藉移民及海關執法部(ICE)去工作場所,嚴打無證移民,即捕即遞解出境,部分則送往中美洲的監獄。執法沒有顧及正當程序(due process),讓被捕者有申訴的渠道,況且洛杉磯市議會通過成為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y),而庇護城市有義務保護尋求庇護的難民,因此拒絕與聯邦政府的移民局合作。美國有不少州份和城市都宣稱為「庇護州」或「庇護城市」,甚至教會也可以宣稱為「庇護教會」。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來說,聯邦政府仍然有權強行執法,只是過往政府執法部門會尊重這項民間的傳統。曾經擔任香港協進會總幹事的曹敏敬牧師告訴我,他在華盛頓特區服侍的教會亦為庇護教會,曾經收留了一家來自中美洲的難民,在教堂居住多月,聯邦執法機構也沒有強行執法,進入教會拘捕他們。
歷來源自猶太基督教文明的國家,都保留和尊重聖所的庇護功能,固然強權武力仍然可以侵犯這個傳統。歷史上兩宗在聖所被刺殺的殉道者都被尊為「聖人」—12世紀英倫肯特伯利大主教貝克Thomas Becket及20世紀薩爾瓦多的羅曼路大主教 St. Oscar Romero,日後都被天主教會「封聖」,而行兇者則背負褻瀆聖壇的污名。
目前美國庇護州、庇護城市、庇護教會的角色傳統受到挑戰,最後視乎美國的國民是否願意捍衛,這個值得保留的傳統。 江大惠(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