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溺愛的養女令父母痛心
我收養了一個女兒,今年16歲,正值反叛年齡;不但無心向學,而且誤交損友,我和丈夫為此很痛心,甚至彼此埋怨,更質疑當年這個決定是否不當!也許是我們太過溺愛她,致令她態度非常囂張,目中無父母。當然現在後悔為時已晚,但我們還有補救的機會嗎?請給我們一點意見,謝謝你。 失敗的爸媽古小姐:
失敗的爸媽:
我倒不認為你們是失敗的,世上並沒有生出來就是成功的父母,只有不斷勇於與子女一同成長的父母才無懼失敗。養育子女本來就是漫長而又極具挑戰性的過程,對收養子女的父母,挑戰無疑就更大,可見你們具非凡的愛心。你們現時所遇到的困難,亦惟用愛心才能跨越。讓我們一起探討,盼能理出些端倪:
(一) 認識青春期子女的特性。有謂步入青春期的子女為「進入了風暴期」,亦有形容為「生命的嘗試期」。處於青春期的子女面對最重要的挑戰就是,要尋找自我身份的肯定,故會嘗試用各種的方式或行為去探索,最終是要為「我是誰?」「我歸屬於何方?」等問題尋求答案,甚至會採用些成人看為不成熟而較極端的行為,一如來信中所形容的「反叛」、「無心向學」、「誤交損友」、「囂張」、「目中無父母」等等表現,皆為青春期子女的父母常有的投訴;故此,你們所收養的女兒的表現,與那些由親生父母撫養的青少年孩子的問題,並沒有特別大的不同。當然,其中亦不排除孩子行為背後有其他的可能性因素,如父母一向的管教方式,是過嚴還是過寬?過份忽略還是過於溺愛?他們是否一致,其他環境及經歷的因素,子女個別獨特的性格,以至父母子女之間彼此如何溝通及解讀對方的行為等等,都足以進一步構成父母與子女間的張力。孩子不聽教、叛逆、令父母感到痛心,是很自然的事,但不妨嘗試去瞭解青春期子女的特性及需要,從而調校彼此的溝通及關係,希望你們不要再以埋怨、質疑和後悔來加重自己的心痛,如此亦只會讓你們與女兒的關係更為僵化。
(二) 需關注領養孩子所需的獨特支持。教養領養的孩子無疑是比教養親生子女增添了些較複雜的情緒及心理因素。除自我身份的肯定外,尤需要關心到領養子女對被拒絕、被遺棄的憂傷與恐懼,歸屬感的不穩定,身份混淆,不想再由別人為自己作決定(從前是生父母,現在是養父母),而尋求控制及自主獨立權等獨特的問題,尤其是當領養孩子愈來愈長大,就愈對自己過往歷史感到好奇,會發出不同的提問,如「誰是我的親生父母?」「他們會是怎樣的?」「我有些甚麼特徵會像他們?」「我還有其他的兄弟姊妹嗎?」「親生父母為甚麼不要我?」「你們為甚麼要領養我?」「如果我沒被領養,我的人生會是怎樣的?」有時甚至說出些令你們傷心的話。如領養父母能明白孩子因對自己身世的好奇,而產生情緒的困擾,並能以開明、坦誠及溫情的態度,來容讓孩子表達哀傷、憤怒 和恐懼的情緒,可大大幫助他們過度和成長。
建議你們多關注女兒的行為,以及一向與你們的溝通,有否反映到她過去的創傷。教養領養的子女雖然挑戰較大,但專家們都在兩大方面有一致的共識:(1)被領養的事實在孩子生命中,是不容否認的部份。(2)被領養的孩子一般都能成功地解決他們成長及發展中的特別問題。
(三) 堅韌的愛乃補救良方。想當初你們收養女兒不會單為了收養而收養,相信收養是為了要愛她,要不是你們亦不至疼愛她過度才成了溺愛,有愛就有希望,因為愛是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展現對女兒不離不棄而又健康真摯的愛:
(1)尋找專業輔導協助你們重建與女兒的關係,學習實施有效的管教及溝通模式,實踐愛的雕琢。(2)尋找支持的資源。除了多閱讀有關教養收養子女的書籍。亦可上網找有關資料及領養父母支持小組。(3)在《號角月報》所登載的各教會名單中,尋找就近居住的教會牧者,請教他們與你們分享一個在人類歷史中,最真確又感人的收養故事--創造宇宙萬物及人類的上帝,如何藉祂愛子耶穌基督的救贖功勞,收養凡信靠祂的人作祂寶貝的兒女,相信從中可獲得補救的智慧及良方。
「愛裡沒有懼怕」(聖經),願在新的一年中,你們能藉愛的力量,重建與女兒和諧溫馨的關係。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