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景觀慢慢消失......
今年所攝
攝於2002年
「哥倫比亞冰原被認為是非常脆弱的......過去30年來,每名遊客在班芙通往傑士伯的冰原高速公路上,都明顯看到加拿大洛磯山山脈的哥倫比亞冰原正在逐漸縮小。」(H French and O Slaymaker et al, 2012)
洛磯山顯得衰頹
氣候改變(climate change)、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極端天氣(extreme weather)、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等熱名詞近年經常出現,那不止是一些與環境危機有關的問題,而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因環境被改變而引起了百年一遇的災難──氣候改變使季節交替出現落差,因而令到生態系統紊亂。約兩年前,發現生存在洛磯山淺水地帶的小蝸牛已經消失,這無疑是一下有力的警鐘。對於極端天氣導致的自然災害、水源乾涸、糧食(穀物)短缺等等問題,我們往往只會搖頭嘆息,但仍覺得災難似乎離我們(發達地區)還是很遠,其實,不少令人擔心和焦慮的問題已經不斷出現;環境影響畢竟沒有疆界,去年福島惹下的禍害,早已擴散到北美;亞省北部漏入亞發巴斯加河(Athabasca River)的「髒油」,亦必然影響到沿主幹流的鄰近地區。
對卡城人而言,卡城毗鄰的洛磯山是熟悉不過的旅遊勝地,年年造訪仍樂此不疲。我今年又乘著長夏進山,此行跨越了兩大國家公園Jasper和Banff,而每次進山都有打量洛磯山脈各山峯的習慣,如峯頂上積雪變化、植被狀態、地表水的情況等。經過這次看山之後,覺得洛磯山真顯得有點衰頹了。
冰雪流失速度快
打開地圖看看,不難見到至少有一半的加拿大土地,躺卧在冰天雪地之中,所以冷凍和低溫注定成為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特色。難怪加拿大人總是以「多少日子是零上、多少是零下,降雪量又有多少」作為「舒適的冬季」之標準!冷,在加國是合理的,冷不了,大家反而會認為有問題。問題究竟在那裡?嚴重嗎?怎麼辦?
近日讀了一本今年才出版、相當有質素、「硬資料」不多、可讀性甚高的好書"Changing Cold Environments, Canadian Perspective"──H French and O Slaymaker et al, 2012 。書中指出,存在於洛磯山的冰川(glacier)有384處、大規模的冰原(ice field)(常被當作冰川)有12個、河流44條和湖泊295個;其中最具名氣、風光最怡人的冰川,應是露薏絲湖背後的維多利亞冰川(Victoria Glacier),以及遊客駱繹不絕的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 Field )和其「排冰口」亞發巴斯加冰川(Athabasca Glacier)。原來的亞發巴斯加冰川長6 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厚90-300米,可是目前該冰川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縮短,從1898年被發現以來,它已退縮了1.5公里。同樣,另一遊客必到的「景點」──俯伏在哥倫比亞山(3745米高)上的哥倫比亞冰原,面積為各大冰原之首(325平方公里)、厚約100-365米,但在近30年間,該冰原出現了明顯及持續收縮的現象,壯麗的景觀隨之慢慢消失,那是有目共睹的。
到底景觀的消失與我們的切身生活何干?下期繼續進一步探討。
區傑棠 建築學學士(英國)、環境管理學碩士(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