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會有水荒嗎?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
水問
水是天然的稀釋劑,特別是露天的地表水,包括河流、淺水井、湖泊和濕地,其水量和流速決定了水質的好壞;水質的好壞決定河岸生態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生物棲息地的穩定和安全。曾經聯同學生到卡城近郊作視測調查,發現連接上下Kananaski水庫的引河出現斷流情況,弓河支流濕地亦因地下水持續下降而縮小,甚至消失;以前處於市區的大部份天然或人工濕地,自三年前開始便逐漸消失,於是自然棲息於濕地的雀鳥也從此絕迹。至於一些面積較小的湖泊,由於容易淤塞,加上遭到植林灑藥造成的污染,而形成「過營養化」(Eutrophication) 。
因缺水而衍生的食水污染,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這是相當可怕的環境衞生問題。據記載,於2000年間,多倫多有2300人因飲用了含有E. coli細菌(大腸桿菌)的井水而生病,其中更引致七人死亡;更令人憂慮的是,這種因食水污染而出現的病菌;對於生活在北美洲的土著,幾乎每日都會面對著這類環境衞生的風險。其實,食水處理只是使用另外一些化學物質來消除化學物質,食水被染污的渠道還有很多。據美國環保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在2009年分析報告所列,食水裡面的有機和無機化學元素,以及輻射性元素等污染物質,可以多達88種。可想而知,完全倚賴「處理」而忽視了污染源,無疑並非上策。
爭水
目前全人類正被缺水的問題困擾,水荒等於糧荒。今天「缺水」再不是「低度發展地區」的貧窮標籤,淡水憂患亦同樣令大部份富裕國家懊惱。聯合政府氣候改變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於 2007年已把「全球缺水」定為災難之源。
北美的「淡水爭奪戰」近年越演越烈,雖說美加是友邦,在存亡攸關之下,兩國之間的爭水依然絕不含糊。兩國持續的「爭水」角力,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便早已展開,加上八十年代「美加自由貿易協議」的敲定,隨即開始了兩國之間的「北水南調」工程,即廣泛地將加拿大的河水和湖水,泵到美國22個州份,其中當然包括近十年經常面臨旱災的美國西部州份、德州和加州,另方面是解救幾條主要的河流:包括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科羅拉多河(Colorado)、格蘭特河(Rio Grande)和哥倫比亞河(Columbia)的長期乾涸。
由此可見,若情況繼續惡化,北美出現水荒是遲早的問題。
區傑棠 建築學學士(英國) 、環境管理學碩士(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