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乳肥臀》與生命意義(五)
諾貝爾委員會給莫言作品的頒獎詞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這種魔幻感在一些神秘感的描寫中格外突出。
一個回歸民族的傳統
莫言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寫作特點呢?正如他在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大會上發言時說:「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前者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意識流作家,其代表作品《喧嘩與騷動》(1927)反映了罪惡、機械和文明對人性的摧殘;人性的異化、靈魂的救贖等社會現代化中面臨的問題,其結尾用反諷法表現了康普生一家絕望的結局:為人的罪而在十字架上犧牲的基督,在復活節這一天復活了,而康家則在自私、挫折、失敗、仇視中分裂,再沒有復活的希望了。這明顯是一個人生意義的問題。後者的《百年孤獨》將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推到高峰,其特點是要想表現拉美大自然和社會:「就必須認真發掘本大陸、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將神話、民間故事、宗教習俗等一切可以表現本土民族意識的材料熔於一爐,創立全新的、不同於歐洲文化傳統的敘事藝術作品。」可見這裡有一個回歸民族的傳統,特別是帶有神秘超越性傳統的寫作思想特徵。
生命超越和心靈寄託
那麼,該作品中的魔幻化和神秘感的描寫,反映出甚麼主要的意義呢?我認為就是在苦難和社會亂象中的生命超越和心靈寄託。人作為有靈魂的受造物,他不但要尋找今生的意義,還要尋找超越的寄託;比如佛教傳入中國,就是要解決「靈魂得到拯救」的來世問題,補充了儒家思想注重今生的精神。前面我們講到,苦難意思和歷史虛無荒謬感,是書中反映出的主要元素,苦難世界中的人更盼望靈魂的超越和拯救,同時也盼望超自然的力量,在現世中來賞善罰惡。
作者對三姐因情人鳥兒韓被抓走,變成所謂「鳥仙」的描寫,就說明這點。三姐突然在樹枝樹梢上騰躍,好像「臥虎藏龍」中在樹上輕飄飄移動的角色,「仿佛身上生著豐滿的羽毛」,身體大有突破了萬有引力之勢。然後,有了近似鳥的思維、鳥的語言,家裡就給她設了鳥仙的神位。及後,她帶著某種神秘的力量,其預言得以應驗、為人指點迷津、醫治怪病、懲罰不敬和好色之人(14章)。38章描寫的「我」與捉鬼大王馬山人,講的就是靈界的爭戰,要除掉靈界中害死女人的惡魔。當然,最魔幻般的描寫是對乳房的描寫,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義。
思想背後的幾方面意義
其實,由上世紀60年代起,從美國開始的西方社會裡,有一些人轉向東方宗教,在瑜伽、太極、占卜學等方面追尋人生的精神和屬靈的需要,泛神論開始盛行,形成新紀元運動;1997年起開始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系列,也是通過波特等青少年在巫師的靈異世界中的活動,來表達作者羅琳 (J. K. Rowling) 關於死和超越死的主題,以及在超自然的力量中,正面人物對反面人物的鬥爭與得勝。
這種思想的背後,有著幾方面的意義:一是對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一種質疑或變相否認,既然有許多超自然的現象在人的身上發生,並非完全虛妄,那麼僅僅用除了物質和依附於物質上的精神世界觀,來解釋世界和生命現象就不合理了;二是人蘊藏著一種神性,所以不需要有一位超然的神,一位按聖經所說的創造天地的神;三是人既然有神性,就可以發出超然能力,有神一般的力量,並藉此解決善惡和死亡的問題,就不需要聖經裡講的,人要解決罪的問題,需要耶穌這位救主作犧牲的救贖了。筆者最近接觸一個中國學生,他說很早前就到過教會,但由於不愛聽誰是他的主,所以就不再到教會;四是由於認為人有一種超然力量,可以通過某種契機來誘發這種能力,所以追求各種功力就如雨後春筍般;五是既然不需要一個超然的神,也就不需要嚴守教義和道德倫理生活,故此可以在放縱肉體情慾的狀況下,突破道德倫理底線,尋求所謂的超越。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