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龐大的量化寬鬆計劃
金融海嘯後,各國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疲弱經濟,把隔夜利率降低至0%,在利率無可再下調的情況下,惟有實行量化寬鬆,俗稱「印銀紙」;其表表者,一般人都會想起美國聯邦儲備局。
拯救經濟的良方妙藥
當美國在2008年11月宣布第一次量化寬鬆計劃時,反應可說是好壞參半,其中最大的擔憂,是央行大量印銀紙會導致通脹加劇。過去幾年,美國雖然先後三次加大量化寬鬆的力度,但通脹並沒有任何飆升的跡象,巿場對央行印銀紙的憂慮亦漸漸減退,連最初極力反對的歐洲央行,最終都加入量化寬鬆行列。當歐美各國政府正面對龐大赤字的壓力下,量化寬鬆就變成拯救經濟的良方妙藥。
其實,最早推行量化寬鬆的國家並不是美國。日本早於2001年已嘗試類似的貨幣政策,因為效果不明顯,所以沒有引起廣泛關注,而日本央行亦對量化寬鬆一直有所保留。直至自民黨政府在2012年重奪執政地位,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才作出一百八十度改變,表明量化寬鬆會對日本一池死水的經濟產生積極作用。為了推行新政,安倍晉三首先在今年初,委任一個跟自己理念相同的新央行行長,然後在4月初更推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化寬鬆措施,目標是要把長年處於通縮狀態的日本扭轉過來,在兩年之內達至每年平均2%的通脹。
將書本理論化作實驗
究竟量化寬鬆如何能扭轉通縮?由於日本經濟長期處於通縮狀態,不單工資沒增長,市民和企業都變得不願消費和投資,過度儲蓄只會拖慢經濟,進一步令價格下降,逐漸造成惡性循環;若然要打破困局,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市民對價格不斷向下降的期望。為了顯示對打擊通縮的決心,日本央行承諾於未來兩年,每月購入75000億日本政府債券貨幣,兩年後日本貨幣總額(monetary base) 將會由現時的138萬億,倍增至270萬億,數量超過全年生產總值的一半,力度比美國現行的量化寬鬆龐大許多,遠超巿場預期。在措施公布當日,日元急瀉3%,而日本10年期債券息口亦跌至歷史新低。
另一方面,由於安倍晉三上任後的改變,市場早已看淡日元的走勢,從去年底開始已貶值超過30%,低日元無疑會增強日本貨品在國際的競爭能力,有利出口,當企業利潤上升而又相信央行有能力消滅通縮時,便會開始增加人工和投資,提高市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慾。
日本政府和央行已顯示其極大的決心,推出史上最龐大的量化寬鬆計劃,可說是把書本理論化作一個實驗,最終能否成功,還是言之過早,一切有待未來兩年分曉。
納言(加拿大多倫多)